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05年1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劉慶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二○○四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區實施“再造工程”、推進“三大跨越”的重要一年。一年來,我們在中共余杭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努力化解要素制約,緊緊依靠全區人民,迎難而上,扎實工作,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堅持加快發展,經濟質量進一步提高
2004年,全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測算為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85.5億元,增長16.5%;實現財政總收入25.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58億元,分別比上年實績增長8.4%和25.5%,同口徑比上年增長30.9%和36.6%。
工業經濟繼續快速增長。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化解土地、電力、資金等要素制約,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完成工業性投資71.3億元,增長28.6 %,實現工業總產值767億元,增長32.8%,規模經濟總量名列全省14個強縣(市、區)第6位。規模企業突破100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60家,其中5億元以上企業達到6家,運河鎮工業產值和華立集團全年營業收入均突破百億元大關,華立集團、協和陶瓷等骨干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日趨明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含量較高的通信及電子設備產值超過傳統輕紡行業躍居第一位。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打響“中國布藝名城”金名片,成功舉辦了中國家紡發展論壇、家紡投資洽談會等活動,奧坦斯布藝有限公司紡織品裝飾用織物國家標準通過審查。積極實施品牌戰略,獲得國家免檢產品1只,省、市級著名商標14只、名牌產品12只,“華立”商標躋身全國馳名商標行列。余杭經濟開發區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建設“5118”工程,開發機制進一步理順,經濟總量實現兩年翻番目標。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實現農業總產值37.6億元,增長12.9%。糧食生產止跌回升,各業生產全面增產增收。農業產業化扎實推進,實現加工產值23.4億元,增長33.4%,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農業園區建設繼續加快,建成21個特色園區和2個休閑觀光園區,余杭高新農業示范中心被評為市級科技示范園區。農業品牌意識不斷增強,徑山茶被評為省十大名茶之一,塘棲枇杷成功申報國家級原產地域保護并通過國家標準審查,中泰苦竹被授予省效益林業十大示范基地之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8億元,完成康門、騎坑等8座10萬方以上水庫的保安達標建設,通濟橋退堤擴孔工程順利竣工。綠化造林工作成效明顯,平原綠化獲“省高標準平原綠化縣(區)”稱號,繞城公路余杭段綠化被命名為“省重點公益林示范區”。
第三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建立了區第三產業管理辦公室,編制了《商業網點規劃》。上海華聯、麥當勞、必勝客等知名品牌落戶余杭,江南家居廣場、廣本和田汽車4S店等建成開業,杭州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新世紀五金機電市場、新紀元裝飾材料市場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城鄉市場購銷兩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6億元,增長15.3%。編制完成《旅游資源保護規劃》,雙溪漂流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山溝溝景區被列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西溪濕地、閑林水鄉、南湖休閑度假等重點旅游項目順利啟動。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茶圣節暨全國媒體“聚焦余杭”、紀念吳昌碩誕辰160周年等旅游節慶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5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9億元,分別增長33.2%和34.7%。房地產業穩步發展,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7.5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26.9萬平方米,分別增長29.2%和46.2%。全區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到337.79億元,增長12.0%;貸款余額達到234.78億元,增長20.0%。保險、中介服務等服務行業也取得了新成績。
二、改革開放穩步推進,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施了第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成14家企業轉制掃尾工作,成立了區國有資產處置公司,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糧油總公司、供銷社等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出臺了促進企業上市的激勵政策,“八方電信”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制定了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積極推進鎮鄉(街道)公務用車改革。實施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余杭農村合作銀行組建成立。努力探索城市建設體制改革,組建了區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市政公用設施養護社會化,對城區16.83公頃公共綠地實行養護招標。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完善工作全面完成,建立了土地承包情況數據庫。制定了《村務工作規則》,完善了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進一步深化農場改革,完成16家農場職工身份置換工作。
對外開放勢頭良好。優化招商引資載體,深化外商服務“一卡通”制度,積極開展外商投資服務月活動,招商引資水平得到提升。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8個,增資項目31個,合同利用外資2.2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0.93億美元,分別增長31.6%和31.1%;引進內資項目92個,實際利用內資35.8億元,其中市外資金13.6億元。投資規模不斷增大,方正科技等大企業落戶余杭。招商領域有所拓展,旅游、農業等產業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大力加強外經外貿工作,新批境外企業5家;實現外貿出口交貨值125.28億元,增長35.9%;實現自營出口7.61億美元,增長51.3%。積極開展了與衢州柯城區的山海協作和對四川閬中、重慶涪陵以及淳安白馬的對口幫扶工作。
三、城鄉統籌整體推進,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繼續加強城鎮規劃,“一副三組團”分區規劃通過專家論證,編制完成了城區停車場、城區道路交通管理、天然氣利用等專項規劃。著力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320國道余杭段、01省道余杭段、15省道余杭段、塘康公路、104國道瓶窯立交等項目竣工通車,滬杭高速余杭段拓寬、杭徽高速余杭段、杭浦高速余杭段、文一路延伸等工程正在抓緊建設,三大港口作業區、武獐線“四自”航道、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等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天目山路入城口、城區南大門環境整治工程,東來閣、西安路、新豐路、迎賓大道改建、西渠河改造、人民路西延、世紀大道西延、紅豐立交橋、瓶窯供水二期等工程相繼完工。時代廣場、水景園、臨平塘棲供水二期和塘棲、余杭、良渚三個組團污水處理系統等工程正在扎實推進。新建、擴建變電所6所,新增主變容量133兆伏安,最高負荷達到40.5萬千瓦,海聯熱電廠、塘棲熱電廠、錦江熱電廠等熱電企業發電能力繼續增強。藍天天然氣電廠、塘棲熱電廠擴建、海聯熱電廠擴建、亭趾變電所等電力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城市管理邁上新臺階。進一步理順城管執法機制,成立了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容綜合整治力度加大,東湖中路通過省級街容標準路驗收。拆違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拆除城區違章建筑6400平方米,完成了違章建筑情況普查。啟動實施《生態區規劃》,編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規劃》。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疏浚河道35公里,完成臨平西大門石礦粉塵污染整治,治理關停71家石礦企業,“創?!惫ぷ魅孢_到國家環保總局專家組技術核查要求。
城鄉一體化工作邁出新步伐。編制完成了《村莊布點規劃》,開展了77個村的村莊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積極實施村莊整治工程,啟動了17個示范村建設,其中4個村通過市級驗收;開展了50個村的整治建設,其中26個村基本完成環境整治。進一步規范建設程序,農民多層公寓建設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面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完成各類培訓17526人次。
四、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推進
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成績明顯。引進建立了香港科技大學先進制造研究所,與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農科院、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了全方位合作,引進各類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133項,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科技企業及市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各1家。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舉辦了2場大型人力資源交流會,引進各類人才1500余名。大力推進爭創教育強鎮工作,所有鎮鄉(街道)均成為省級教育強鎮。繼續實施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余二高新校舍交付使用,臨平一小新校區建設全面啟動,瓶窯中學、黃湖中學、塘棲中學擴建工程基本完成。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小博士幼兒園、國泰幼兒園、星華幼兒園、綠城育華桃花園學校等4所民辦學校建成招生。區圖書館新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區游泳館工程進展順利,中泰浙江綠城足球訓練基地建成使用。成功舉辦了“同一首歌?走進余杭”大型文藝晚會和“良渚文化杯”全國越劇演唱大賽,承辦了“七藝節”余杭分會場活動,小品《匯報詠嘆調》獲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戲?。┙皙?。良渚遺址保護行政執法體制逐步理順,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成功舉辦了良渚文化博物館建館10周年館慶活動,承辦了全國史前博物館學術研討會。開展農村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完成120家農村衛生服務站建設。實施醫療收費整頓,執行降低藥價政策,全年讓利5520萬元。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和醫療器械行為,凈化醫療用品市場。愛國衛生工作繼續深入,通過“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城區”驗收,瓶窯鎮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鎮,18個鎮鄉(街道)、村通過了省市衛生鎮(街道)、村驗收。加快實施廣電網絡整合工作,廣播電視節目質量得到提高。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政策微調后生育小高峰的平穩過渡,被評為“國家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依法統計工作繼續加強。
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出臺了推進城鄉統籌就業的政策措施,完善了征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全面完成各項就業再就業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3%。在全省率先建立“五險合一”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險種并軌運行。勞動保障機構網絡不斷完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達到90%以上。加強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參保人數達到53.5萬人,參保率90.22%。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幫扶救助政策,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多渠道、全方位開展了扶貧幫困助殘活動,共幫扶各類困難群眾36463戶,發放救助款2140.31萬元,改造農村困難戶危房373戶。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達到145.5億元,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093元,增長16.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75元,增長11.3%,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實事工程”進展順利。“放心菜”生產基地達到5000畝,列入監控面積15000畝,“放心菜”專柜達到400個;生豬定點屠宰覆蓋率達到100%,“放心肉”上市率達到98%以上;繼續實施豆制品準入管理,對15家豆制品企業進行了整改。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1.75萬平方米,完成5萬平方米。新建通村等級公路190公里,改建、維修縣鄉道路橋梁、民間橋梁349座,開通通村班車11路。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全年凈增就業崗位17028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273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2745人;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5845人,其中技能培訓2256人。改造鎮鄉、街道敬老院13所,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80.84%。在臨平、南苑街道創辦2所公辦創業者子弟學校,全區外來民工子女就學人數達到7405人。進一步加快農村改水步伐,完成20個行政村通自來水,新增受益人口4.9萬人。新增全民健身苑8個,健身點30個。抓好城鎮綠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改造路燈662套。新增垃圾中轉站14座,購置垃圾運輸車26輛。
五、精神文明扎實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廣泛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創業在杭州,建設新天堂”、“誠實立身,信譽興業”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圍繞“雙建設,雙整治”,扎實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城區,廣泛開展基層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推進社區老齡工作規范化建設,被評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開展了首屆“余杭文化名人”評選活動,運河、仁和、倉前、五常等地成功舉辦了人民運動會和藝術節。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績。
民主法治建設繼續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建立區政府與區總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和政府工作部門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對口聯系制度,進一步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系。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取消行政許可事項53項,收費事項73項。廣泛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外來創業者法制教育、市場主體法制培訓等活動,依法治區工作繼續深入。切實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法律專線服務功能進一步發揮。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落實,行政執法水平不斷提高。基層民主建設繼續推進,140個規模調整村和55個社區完成換屆選舉工作。
社會穩定工作取得新成績。圍繞創建“平安余杭”目標,大力構建“打、防、控、疏”一體化機制,刑事案件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各種嚴重犯罪活動受到有力打擊,駕馭復雜治安局勢和快速反應能力得到加強。切實強化基層綜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喬司鎮綜治中心的經驗和做法得到中央及省市領導的肯定。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區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建設得到加強。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積極實施農村食品準入工程。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以“便民、利民、惠民,廉政、勤政、優政”為目標,扎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聯動便民服務體系,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執行機關效能“四條禁令”、“八項制度”,強化機關效能監督措施。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首期工程運作順利。繼續開展“滿意不滿意單位”評比活動,著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行政效率。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政府采購、重大項目招投標等制度進一步完善,財政性建設項目管理和審計工作得到加強。
檔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關心下一代、殘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區委正確領導和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向對政府工作給予熱情支持和幫助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群眾團體和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預備役部隊及中央、省、市駐余杭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所有關心、支持余杭建設和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在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經濟結構性、素質性矛盾突出,觀念、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任務艱巨;勞動力、土地、能源、資金等要素制約日趨突出,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招商引資工作難度加大,外向型經濟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不夠高,純農民收入增加困難;商貿服務業區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市場監管任務較重;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有待鞏固和完善,資源保護、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還需加強;社會事業設施不夠完善,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政府職能轉變仍需繼續加快,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著力解決。
二○○五年主要工作任務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我區工業經濟“三年翻番”的實現之年,也是五年再造都市農業和第三產業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于加快“再造工程”和“三大跨越”步伐,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具有重大意義。展望今年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國際貿易繼續擴大,外部環境總體有利于我國的發展,但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從國內看,通過宏觀調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經濟自主增長能力進一步增強,但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從余杭實際看,我區產業擴張能力持續增強,多年投入所累積的發展潛力逐步釋放,但要素制約、區域競爭加劇等矛盾和困難將進一步凸現。面對緊中有松、總體趨緊的形勢,我們必須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發展機遇,強化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區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統籌協調,增強創新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確立“強工、優農、活三、興城”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狠抓發展落實年、體制創新探索年、平安余杭建設年、執政能力提高年”活動,強勢推進“再造工程”,闊步邁進“三大跨越”,努力加快現代化都市新區建設步伐。
2005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276.5億元,增長13.5%;工業總產值920億元,增長20%;農業總產值41.5億元,增長10%;財政總收入26.7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21億元,分別增長6.35%和10.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3.5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億元,增長15%;外貿出口交貨值148億元,增長18%,其中自營出口8.7億美元,增長1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0元,分別增長11%和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以全部工業產值沖刺千億為標桿,不斷加快工業經濟發展
工業是立區之基,強區之本。必須緊緊抓住發展工業這條主線不放,千方百計克服要素制約,按照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要求,以全部工業產值沖刺千億為標桿,確保“三年翻番”任務超額完成。
優化工業發展平臺。繼續抓好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塊建設,提升工業集聚水平。加快余杭經濟開發區開發進程,著力推進基礎設施“5118”工程,確保5條主干道順利完工,完成征地3800畝、拆遷800戶、社區建設2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投入4億元。規劃整合鎮鄉、街道工業功能區,完善開發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設組團式工業集中區。
扶持壯大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輕紡、機械、電子、食品、醫藥、建筑、建材、化工等優勢產業,不斷增強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實施家紡產業發展規劃,主辦好首屆中國(浙江)國際家用紡織品展覽會,啟動建設東湖、仁和印染后整理區塊,加快崇賢、仁和、運河家紡特色區塊建設,完成家紡展示中心、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建設規劃,發布實施紡織品裝飾用織物國家標準,試行生態紡織品認證工作,全區家紡產業產值達到140億元。繼續大力發展通信電子產業,確保電能表、油煙機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的領先地位。繼續扶持規模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80家,其中超5億元企業10家,超20億元企業3家。
引導企業加強管理。著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組織開展創建百家示范企業活動。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普及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技術,百強企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覆蓋率達到70%以上。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力爭創中國名牌或國家免檢產品1只、省級名牌產品2只、著名商標15只。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力爭百強企業30%以上的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
強化生產要素保障。整合土地資源,盤活存量土地和廠房。繼續加強有序用電管理,加快藍天天然氣熱電廠、塘棲熱電廠擴建、海聯熱電廠擴建、橫嶺變電所等熱電工程和電網建設。加強技工培訓,緩解企業用工矛盾。推進企業上市,拓寬融資渠道。推動銀企合作,大力發展信用擔保機構,新建擔保機構5家以上,擔保注冊資本擴大到5000萬元以上。積極支持企業有效投入,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70億元,其中技改投入30億元。
二、以加快項目建設為重點,著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我區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產業水平的著力點。要充分發揮我區的區位及資源優勢,以實施“1525”工程為重點,積極發展與大都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配套的服務業,確保服務業增加值突破百億。
加快商貿服務業發展。以建設現代化商貿服務業大區為目標,編制商業街(區)、商貿基地、物流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有效控制和利用資源,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完善商貿服務業發展激勵機制。加快提升改造傳統服務行業步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杭州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杭州灣國際建材裝飾城等25只重點項目為基礎,大力推進高集聚度商品交易市場、特色商貿基地和商業街區、大型物流基地建設。以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為契機,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引進1—2家大型商貿服務業跨國公司。
加快旅游業發展。全面實施《旅游業總體規劃》和《旅游資源保護規劃》,完善旅游業發展政策,積極推進良渚文化村、南湖休閑度假區、徑山溫泉度假中心等15只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大力開發旅游商品、休閑產品,強化旅游軟環境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游客逗留時間和消費水平。加強資源整合和區域合作,努力提升余杭旅游知名度。認真組織好第四屆中國茶圣節暨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閉幕式等活動。力爭全年接待游客達到27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21.6億元。
加快房地產業發展。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合理確定各類房地產布局和比例,優先落實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和普通商品房項目,完善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經濟適用房、解困房、廉租房為補充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加快房地產項目開發進程,依法嚴肅處理房地產閑置土地。政府主導,業主配合,加快組團及房地產集中區塊大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二手房市場,規范房地產中介企業管理。加大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開發、建設、銷售、轉讓行為,嚴格按規定落實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強物業管理監管,完善房地產售后服務。
積極發展其他服務業。繼續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加強金融監督管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對中介需求趨大的有利形勢,積極發展會計、法律、資產評估、管理咨詢、廣告、節慶等中介服務業。結合城市新區建設,探索建立以信息、網絡、科技、金融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塊。
三、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加快發展都市型效益農業
發展都市型效益農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產業化經營,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嚴格基本農田和標準農田保護,認真落實糧食扶持政策,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余杭高新農業示范中心為龍頭,加大農業園區建設力度,力爭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8個,區級休閑觀光農業園區5個。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力爭產值超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0家,其中超億元的5家。
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積極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等到外地投資興業,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繼續抓好東北10萬畝有機稻米基地建設,努力探索臨平甘蔗等優質農產品區外拓展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余杭農產品對外展銷窗口。舉辦好首屆余杭名優農業招商引資和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力爭引進外資650萬美元,內資1.2億元。
健全農業服務體系。繼續實施萬名農民素質教育工程,力爭培訓1.5萬人次以上。深化百名農技人員聯基地聯大戶活動,完成1000名農民技術職稱評審。健全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強動植物防疫工作。創新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鞏固深化農業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和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切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新增農村合作組織6家。加大農業信貸服務力度,切實為農產品生產經營提供資金保障。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啟動東苕溪土橋灣鐵路橋退堤擴孔工程,完成四嶺水庫除險加固和西中、石門等9座10萬方以上水庫保安達標工程。組織實施中泰直路溪小流域治理,開展徑山鎮長樂片后塘整治。積極開展群眾性興修水利活動,完成投工500萬工,土石方200萬方。加強水庫、堤塘、泵站等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推行大型排灌機埠管理屬地化。繼續加快林道建設,新建寬度4米以上林道50公里。
四、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突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我區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要求。必須大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經濟質量,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
優化經濟結構。按照“強工、優農、活三”的經濟發展思路,促進三大產業協調發展。修編完善產業導向政策,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傳統優勢工業為支柱,都市型效益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依托的都市新區產業體系。注重發揮區域優勢,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發展第三產業的則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探索“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網絡經濟”,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認真分析經濟結構現狀。
實施科技創新。鼓勵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創建企業技術中心10家,其中市級以上5家。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新型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4%。加強產學研合作,重點推進浙江大學國家光儀中心余杭產業化基地、香港科技大學先進制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現代數碼紡織技術與創業產業化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以及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電子提花織機等項目建設,力爭引進各類科技成果150項以上,技術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加快省級余杭高新技術園區建設,推進優勢產業集聚。
集約利用資源。依法嚴格土地管理,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從嚴控制用地面積,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投資強度和容積率控制指標,鼓勵建造標準廠房和多層廠房,倡導企業實施“零土地技改”。加強節能管理,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電力供應上優先考慮高科技等優勢項目。全力推廣清潔生產方式,加快淘汰工藝落后、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完成6家水泥廠關停任務。大力倡導循環經濟,支持廢物、廢料、廢舊物資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調整產業發展補助政策,重點扶持符合發展導向的項目。
科學制訂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五”計劃執行情況,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起草完成“十一五”規劃草案。以建設經濟強區、文化名區、生態城區為目標,明確“十一五”期間全區經濟社會特征、發展主線。注重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的銜接,形成層次分明、功能清晰、相互配套的規劃體系。主動征求社會各方意見,組織好專家咨詢、論證工作。
五、以堅持建設管理并舉為重點,繼續加快城市化進程
功能完善、城鄉一體的城市基礎設施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要以推進“1819”工程為重點,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方面:完成臨平副城分區規劃模型制作和滬杭高速以南區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塘棲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總體規劃、“閑林水鄉”啟動區塊詳細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編制完善城區道路交通、集中供熱、電力等區域專項規劃。市政公用方面:實施迎賓路鐵路立交、臨平山景觀改造、水景園、南苑新區停車場等工程建設。完善城市燃氣管網建設,整合區塊燃氣市場。交通方面:完成104國道入城口整治、滬杭高速余杭段拓寬、文一路延伸等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杭徽高速余杭段工程建設,開工建設余杭港區、武獐線“四自”航道、320國道翁梅至五號橋連接線、東西大道延伸、漕雅線改建等工程建設,配合做好杭浦高速和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工程建設。供水方面:繼續實施臨平塘棲供水二期工程,完成瓶窯、余杭、中泰等鎮鄉自來水管網延伸工程建設,新增日供水能力5萬噸。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加快完成區城市管理辦公室組建工作,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強城市公共資源管理,建立城市廣告、停車、燃氣等公共資源管理機制。深入開展城市“亮化、潔化、序化、美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城管綜合執法工作,健全城管綜合執法網絡,建立嚴管示范街。加大拆除違法違章建筑力度,啟動“四小車”整治工作。完善地名長效管理機制,完成地名數據庫建設。完成社區服務發展三年規劃,95%的社區用房達到標準。加快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積極爭創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城區。
加快三大組團建設。細化“一副三組團”分區規劃,完成各組團中心城市設計方案。加快組團間快速通道建設步伐,實施古墩路延伸、320-104國道連接線一期、余倉路、高教路、喬井路等工程建設。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建立組團基礎設施社會化建設機制。探索建立引導機制,加速各組團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
大力創建生態城區。深入實施生態城區規劃,健全生態城區創建機制。依托西部山區山水資源,積極爭創生態鎮(村)。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杭州固廢填埋場、臨平污水處理工程二期、三大組團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繼續推進生活垃圾收集和處理系統建設,力爭收集和處理系統全覆蓋。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強化工業污染管理,重視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飲用水保護工程,編制飲用水源保護規劃和應急預案,開展山區源頭水庫綜合治理。繼續實施城鎮綠化工程,新增綠地15萬平方米。積極實施《河道整治規劃》,完成20公里區級河道和30公里鎮鄉級河道整治工作。
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完成7個省級示范村、25個市級重點整治村和25個一般整治村建設。全面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推進農民居住城鎮化、社區化。大力推進農村多層公寓建設,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繼續深入開展城市化教育,強化市民都市意識、同城概念。努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戶籍、就業、就學、社會保障等制度。
六、以增強發展活力為目標,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繼續推進各項改革。加大企業改制遺留問題處置力度,全面完成基層供銷社改制工作。深化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企業屬地化管理。切實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建成社區股份合作社5-10家。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改革,完成越劇團等文化事業單位改制任務。深化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推出20萬平方米公共綠地養護招標。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區行政服務中心、鎮鄉(街道)便民服務窗口功能。穩步實施住房分配貨幣化,有序推進鎮鄉(街道)公務用車改革。建立分級資產管理責任制,加強國有資產營運監管。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調整完善鎮鄉財政體制,加強財政財務管理。建立區公共資源統一交易平臺,進一步規范整合建設工程交易、政府采購、土地交易、產權交易中心建設。
努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繼續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合力營造“親商、富商、扶商”氛圍。積極貫徹“北接上海,東引臺資,主攻日韓,拓展歐美”的招商思路,加強對跨國大公司的研究與攻關,努力引進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龍頭型、基地型外資大項目。改進招商引資工作方式,通過增資擴股、兼并收購、樓宇招商、以商引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多種渠道,加快外資項目引進。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切實加強農業、商貿、旅游、基礎設施等行業和領域的招商引資工作。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建立招商項目評估機制,根據項目規模、質量、投資強度、科技含量、產出效益等實施項目篩選。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平臺,發揮余杭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主陣地作用,積極參加西博會、港澳浙江周、日本世博會等招商引資活動。加強招商引資隊伍建設,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力爭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0億元,其中市外11億元。
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深入研究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和國際貿易爭端增多等因素帶來的新情況,繼續支持企業擴大出口,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20家,超5000萬美元的企業5家。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境外項目5個,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建立區外銷售網絡、生產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大力發展“余杭人經濟”,拓展經濟發展空間。認真做好對口扶貧和山海協作工作,切實發揮駐北京聯絡處的作用。
七、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切實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建設
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鞏固文明城區創建成果,深化基層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繼續做好“雙擁”工作,廣泛開展軍警民共建活動,關心和支持駐余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重視國防教育,加強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認真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加強與僑胞的聯系溝通,進一步做好臺灣事務工作。加快推進區檔案館新館建設,切實抓好《余杭通志》編撰工作。加強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事業建設,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努力繁榮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大力引進各類科技和高級技能人才。編制《學校布局規劃》,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組團式發展。積極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啟動社區教育工程,抓好社區學院建設前期工作。大力培養“名師”、“名校長”,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初中畢業考試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確保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93%以上。認真開展“創名院、建名科、樹名醫”活動,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積極爭創各級衛生鎮(街道)、村(社區)。繼續完善衛生公共設施,加快區公共衛生中心和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建設。實施衛生綜合執法,加強對醫療機構特別是農村衛生院、民營醫療機構以及藥品醫療器械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舉辦好區第八屆人民運動會和第三屆余杭藝術節,爭創省市級“東海明珠”和省級體育強鎮,完成30個健身苑(點)建設。加快推進《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啟動莫角山遺址環境整治工程,完成良渚文化生態園建設,積極實施良渚文化博物館新館建設?;就瓿蓞^游泳館和體育場改造工程,區圖書館新館爭取上半年對外開放。加快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提高節目覆蓋率和質量。繼續推進計劃生育依法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探索以現居住地為主的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新模式。
切實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密切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依法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和配合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工作。認真辦理和落實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完成122個村的換屆選舉工作。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和“二五”依法治區檢查驗收工作,努力創建法治城區。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務資源,繼續辦好法律服務專線。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切實加強政務監督。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實施《村務工作規則》,切實加強村級財務監管。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堅持依法統計,提高統計質量。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推進審計工作信息化。
著力創建“平安余杭”。認真做好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切實發揮區長公開電話的作用。完善社會矛盾排解工作機制,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抓好基層基礎工作,建立完善“打、防、控、疏”長效工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宗教場所管理,堅決打擊非法宗教活動。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監管體系,加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力度,加強消防和公共安全管理,努力控制各類事故發生。大力提高自然災害的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八、以實施實事工程為抓手,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增加市民就業機會。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確保持《就業援助證》人員全部就業。把握市場導向,拓展培訓內容,提高市民就業能力。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推進非正規組織就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加強就業中介服務,做好區勞動力市場建設前期工作。繼續做好農民就業調查摸底工作,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組織網絡,充分發揮勞動力交流會的作用。建立欠薪保障機制,切實解決拖欠民工工資問題。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萬人。實行養老保險費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征繳辦法,規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確?;鸢踩?。進一步完善失業、工傷、生育等其他社會保險制度,推進五大保險協調發展。實行區級統籌,繼續推進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加強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確保全區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到98%以上。建立和完善全區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實施突發性災害造成特殊困難群眾應急救助辦法。調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進一步落實低保對象各項保障措施。重視發揮人民團體、慈善機構和其他社會力量作用,營造全社會關心困難群體的良好氛圍。
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條件。規范和完善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制度,推動農村土地依法適度合理流轉。完善農村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加強征地補償資金分配管理。建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專項經費,強化對被征地人員的轉崗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有序轉移。繼續規范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繼續抓好實事工程。切實把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年內努力抓好以下10項政府“實事工程”。
1、繼續抓好“菜籃子”工程。加強機械化屠宰場管理,確?!胺判娜狻焙细衤蔬_到98%以上;新增區級放心菜基地面積500畝、放心菜專柜100只、蔬菜監控面積2000畝,“放心菜”合格率達到93%以上;在全區主要農貿市場實行豆制品準入制度;新建綠色農貿市場1-2家。
2、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0萬平方米,完成5萬平方米,改善城鎮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
3、新建和改造通村等級公路50公里,改建、維修縣鄉道路橋梁、民間橋梁100座。
4、在區內主要公路上設置公交候車亭120只,開工建設鎮鄉汽車站3個。
5、實施就業再就業工程,凈增就業崗位10000個,幫助6000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2000人,培訓失業人員、征地農轉非人員4000人,農民技能培訓6000人。
6、加快教育、衛生公共設施建設,完成臨平一小新校區、婦幼保健綜合大樓工程建設,實施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
7、進一步加快農村改水建設步伐,新增10個村通自來水,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萬人,完成城區“一戶一表”改造3800戶。
8、建立流動舞臺,送百場演出到農村、社區、企業和工地,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9、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工程,完成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10、實施城區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改造小巷道路10000平方米。
九、以發展為重要檢驗標準,著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進一步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深化完善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行政管理體制。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履行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認真研究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全區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機關效能建設長效機制,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全面運用電子政務系統,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增強行政工作人員法制觀念,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加快建立權責分明、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按照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鉤、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的原則,規范約束行政權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把行政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
進一步增強科學決策能力。充分發揚民主,善于集中民智,健全經濟社會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咨詢、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制度,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推進科學行政、民主行政。善于決策思考,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及早謀劃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問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把上級的決策部署與余杭實際結合起來,把實現長遠目標與抓好當前工作結合起來,把加快發展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扎扎實實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進一步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強化“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聚精會神謀發展,集中精力抓落實。堅持講實話,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不貪圖虛名,艱苦奮斗,埋頭苦干。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區實施“再造工程”、推進“三大跨越”的關鍵之年。目標使人鼓舞,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余杭區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與時俱進,真抓實干,加快現代化都市新區建設步伐,共同打造我們的和諧社會和美好明天!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