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0年3月3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姜 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區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按照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團結依靠全區人民,堅定不移“保發展、保環境、保民生”,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一、克難攻堅,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2009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532.46億元,可比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5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87.89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209.04億元,增長15.1%;三次產業比例為6.7︰54.1︰39.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6.13億元,增長19.9%;實現財政總收入100.07億元,增長20.1%,成為全省第三個財政總收入超百億縣區,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9.67億元,增長22.9%。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出臺保穩促調政策,減征企業土地使用稅、社會保險費等相關稅費4.67億元,設立還貸周轉應急資金、再擔保風險補償資金各1億元。開展“向萬家企業送溫暖”活動,建立重大工業問題協調例會制度。實現工業總產值1322.72億元,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47.89億元,增長2.5%;完成限額以上工業投資80.73億元,增長5.6%。優化全區工業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出臺家紡業、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政策意見。華立集團、老板集團入圍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7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盤活存量土地1016畝;擔保融資31億元,發行中小企業集合信托基金1億元。啟動電子商務應用三年行動計劃,開通“阿里余杭”電子商務專區。注重企業素質提升,培訓企業經營管理者2690人次。歐文斯科寧、民生藥業、杭鍋一期等項目加快推進,聯合金屬涂層鋁、華貝納毛紡染整等項目竣工投產。品牌工作成效明顯,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件,規模以上品牌企業總產值達到432.9億元。三大產業平臺建設加速,余杭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211.01億元;余杭創新基地被評為杭州市特色軟件園、服務外包示范園,完成征地6290畝、拆遷817戶;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完成概念性總體規劃編制,整治廢棄礦山1000畝。
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制定實施一系列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理順工作機制。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44.35億元,增長20.65%。節慶活動產業化步伐加快,西泠網、大禹影視等文創項目落戶余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94億元,增長16.5%。家電下鄉活動成效明顯,發放各類消費券4040萬元。麥德龍良渚店、家樂福南苑店和宏豐家居城、康橋良渚品牌汽車一條街、金恒德國際汽配物流中心、余杭港崇賢作業區等項目一期建成運營,江南茶葉市場、東湖大廈、諦都科技城、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場、余杭港仁和作業區散雜區一期等項目基本完工,億豐家居建材城二期、西溪深國投商業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九大交易市場全部正式對外營業,累計總交易量174.5萬噸,總交易額達到106.03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555.0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2.29億元,分別增長26.5%和23.5%。成功創建省級旅游經濟強區,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閑度假旅游名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正式開放,運河綜保工程塘棲“五街”、超山綜保工程東園精彩亮相,中華玉文化中心良渚文化產業園、徑山寺復建工程正式啟動。成功舉辦中國杭州超山梅花節、中國茶圣節、塘棲枇杷節、五常龍舟勝會、倉前羊鍋節、運河魚羊美食節等活動,隆重推出“余杭精品二日游”線路。房地產投資持續回升,全區新建商品房共成交31430套,成交面積346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79.5%、192.1%。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到979.98億元,增長32.6%;貸款余額770.44億元,增長34.9%。
都市農業穩步推進。實現農業總產值55.71億元,增長5.3%;農產品加工產值79.63億元,增長15.99%。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有效推進糧食、枇杷、茶葉、水產、畜牧等產業功能區建設。農業產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大宏農業4萬噸級速凍冷庫等項目。成功承辦第三屆中國杭州竹筍節,徑山茶再獲省十大名茶稱號。休閑觀光農業穩步發展,編制完成良渚農耕文化、徑山禪茶文化、運河生態農業、塘棲枇杷、余杭創意農業等5個總體規劃。積極實施畜禽和蔬菜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共73個,禽流感等動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余杭高新農業示范中心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1億元,完成1.5萬畝輻射推廣任務。推進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農民信箱注冊用戶達到3.6萬人。建立村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站142個,流轉土地23.42萬畝。完成東苕溪安溪段退堤、百丈溪小流域綜合治理、北湖滯洪區綜合整治等工程,推進余杭組團防洪體系等項目建設。
二、內外并舉,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堅持改革創新強內功,對外開放借外力,進一步優化發展體制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合同利用外資7.1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7億美元,分別增長10.5%、3.8%;實際利用內資106億元,其中市外51億元,增長11.1%。加大招商力度,成功舉辦國際投資合作峰會和上海、北京等地招商活動。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0個,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個。全面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補貼等政策,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外貿出口降幅收窄,實現自營出口25.77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省十強地位。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實現離岸外包執行額1165.2萬美元。完成境外投資項目8個,中方投資額2444萬美元。扎實推進山海協作、雙對口幫扶、四川地震災區援建工作,青川縣白家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等項目竣工使用。
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一副三組團”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良渚組團管委會正式掛牌。全面對接第五次省“擴權強縣”改革,實現426個擴權事項有效運作。區發改局(糧食局、物價局)機構改革順利實施,農副物流集團成功組建。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公司投融資能力持續增強。完成公務員津補貼改革,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完成黃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整合及收支兩條線改革試點。加快企業上市培育步伐,17家企業開展上市前期工作。73個村實現撤村建居,完成250個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實施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試點,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權抵押貸款等工作。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稱號,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07.73億元,增長7.3%。“1356”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扎實推進,新增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2家,其中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28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22家,列入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2個。申請專利2805件、專利授權1759件,分別增長51.3%、117.2%。積極推進與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的戰略合作,啟動建設杭州大學城。加快杭州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余杭拓展區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建成啟用。引進各類人才3249人,交付使用人才專用房137套。
三、建管并重,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切實加大城市開發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財政資金92.38億元,城市化率達到55%。實施大東安區塊綜合改造、臨平副城環線“上改下”、城市道路綜合整治、危舊房與庭院改善等工程,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大力推進城市支路網、公交場站、臨平城區環衛設施等建設,完成19家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積極構建綜合交通網絡,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及崇賢、塘棲互通連接線完成建設,地鐵一號線余杭段扎實推進,杭浦高速臨平互通連接線、杭長高速余杭段、高教路二期、勾仁大道北線、杭行路等工程進展順利,滬杭、寧杭客專余杭段征地拆遷基本完成。完善污水處理設施配套,臨平污水南排工程建成使用,臨平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全區完成污水管線敷設258公里,日增污水納管量4.73萬噸。220千伏云會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110千伏崇鎮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
人居環境不斷優化,規模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和萬元GDP綜合能耗預計分別下降6%和4.2%,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別減少3.8%和4%。開展污染物排放總量調劑利用管理,建立瓶窯組團生態保護機制。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新增省級生態鎮2個、省級綠色社區4個。開工建設農村居民多(高)層公寓項目16個共208萬平方米。繼續開展“清潔綠化余杭”行動,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103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1%,新增綠化面積658萬平方米。整治河道25公里,河道清淤674公里。扎實開展杭州繞城、滬杭甬、杭浦、杭寧“一繞三線”高速公路沿線和崇賢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全區關停搬遷企業25家。
穩步推進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組織編制臨平新城概念規劃、滬杭客專余杭南站周邊區塊城市設計、創新基地啟動區塊等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臨平副城慢行交通系統等專項規劃。完成建設用地復墾1290畝,墾造耕地2469畝,拆除各類違法建筑22.75萬平方米。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土地儲備管理得到加強。“數字城管”建設穩步推進,建立專用監控點100個。實施電瓶三輪車非法營運、馬路市場、戶外廣告等專項整治,開展東湖中路網格式城管試點工作。加強社區管理,東湖街道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稱號。
四、以民為本,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城鄉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08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956元,分別增長10.2%和11.2%。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達到4.4萬元,增長22.3%。政府“十件實事”完成情況良好。成功通過“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單位”評估,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基本實現全覆蓋。解決山區農民10.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林道建設80公里。新增公交線路40條,延伸公交線路20條,公交IC卡覆蓋面達到80%;投放區域性客運出租車40輛。新建圖書“一證通”服務點8個、健身苑(點)165個、籃球場31個、乒乓球室25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8%。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8869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33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5%以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穩步增長,參加各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45.1萬和83.4萬。加強教育培訓,組織失業人員和征地農轉非人員再就業培訓5346人。勞動關系保持穩定,租賃企業工資保證金制度全面實施。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300元。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312個。辦理征地農轉非手續29061人,撤村建居農轉非人員參保4016人。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26.08萬平方米,竣工5.6萬平方米。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65億元、階段性利息補貼538.32萬元。
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力提升”等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余杭精神,引領全區干部群眾共克時艱、創業創新。啟動校舍新建和安全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余杭中學、閑林鎮中等項目建成使用。組建臨平一中等4個教育集團,城鄉學校互助共同體參與面達到100%。圓滿承辦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大賽頒獎大會,成功舉辦第四屆余杭藝術節、“全民健身日”、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中華玉文化中心第二屆年會等活動,《高頭竹馬》獲全國傳統舞蹈展演金獎,余杭代表團奪得第17屆市運會金牌榜第一的歷史最好成績,順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地區”復評。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正式啟動,章太炎故居維修工程圓滿完成,清水絲綿制作技藝作為“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項目的一部分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榮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稱號。深入推進省級衛生強區創建,創新全民健康促進評價體系,區一院主體遷建、區二院病房大樓等項目順利推進,鸕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穩妥開展疫苗接種工作。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利益導向和綜合治理等機制建設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48‰以內,計劃生育率達到99.26%。
五、共建共享,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對區級重點項目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上減少不穩定因素。開展全方位矛盾糾紛排查活動,成功化解一批重大矛盾。深入推廣社會公共安全視頻網絡監控系統建設,建成監控點800個。領導干部下訪接訪活動深入開展,重復信訪專項治理和心理干預進信訪工作有效推進。全區各調解組織受理糾紛9706件,調解成功9481件。健全聯合管控機制,加強社區矯正對象和歸正人員幫教工作。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數分別下降11.8%、8.7%和47%。加強應急機制建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防御自然災害成效明顯,取得“8·11”抗洪搶險全面勝利。深入開展“十小行業”、食品安全和藥品市場等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成立新居民事務服務管理機構,高度重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95.2%的區人大代表、97.6%的區政協委員對辦理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深化法治指數運用,連續兩年榮獲“省法治先進區”稱號。深入開展“服務民生法治行”活動,“法律六進兩延伸”普法教育有效推進。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創建省規范化司法所6家。完成行政權力清單梳理,規范行政決策程序,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強化。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獲得“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稱號。
完善“1+X”綜合考評體系,強化目標責任管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建設網上審批系統。推行開放式決策,開展區政府常務會議、民情連線等網上直播活動。組建區項目辦,完善項目代建制,項目管理進一步加強。嚴格財政專項資金和公用經費支出管理,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政務公開,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8546條。繼續發揮政府內部監督機制作用,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不斷完善反腐倡廉懲防體系,進一步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
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人防工作得到加強。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圓滿完成,統計、檔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關心下一代、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2009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區委正確領導、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區政協監督支持和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和中央、省、市駐余杭單位,向全區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生產總值、工業產值、工業投入、外貿出口等指標未能實現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這既有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我區經濟發展后勁不夠堅實、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創新能力不夠強勁等問題。此外,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改革還存在薄弱環節,制止違法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繁重而艱巨,政府依法行政、機關效能、廉政建設仍需加強,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二五”規劃開局打好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2010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省市委全會和區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堅持“城市化引領”、“工業強區”、“服務業大區”、“文化名區”、“環境立區”、“民主民生”六大發展戰略,繼續堅持強化項目建設和管理,繼續堅持開展“三力提升”活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團結全區人民合力建設最適宜居住的“品質之城、美麗之洲”。
2010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GDP)增長11%;工業總產值1455億元,增長10%;農業總產值58億元,增長5%;財政總收入11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6.23億元,分別增長10%和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億元,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億元,增長16%;外貿出口28億美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5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490元,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2‰以內;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和萬元GDP綜合能耗分別下降6%和5.2%,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別減少3%和4%,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2010年要著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一心一意謀劃發展
產業的振興與發展是余杭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我們將按照區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的要求,努力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
1.重點發展現代工業。毫不動搖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55億元,增長10%;完成限額以上工業生產性投入88.8億元,增長10%。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以全區工業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為導向,強化要素保障,加快形成先進制造業“三區八園”格局。全面落實余杭經濟開發區三年振興計劃,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2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2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余杭創新基地完成產業項目投入15億元、基礎設施投入2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完善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管理體制,完成啟動區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整理土地600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460萬元。加快八個產業配套園區建設,整合提升其他鎮鄉工業功能區。編制完成全區產業集群規劃,完善項目流轉、企業搬遷統籌協調機制,引導企業向產業平臺集聚。大力支持錢江經濟開發區建設,把錢江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作為余杭發展的重要部分。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主動對接國家、省、市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堅定不移走現代工業之路。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扶持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規劃,著力培育生物醫藥、信息軟件、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以五常先導區建設為試點,整合現有閑置廠房、樓宇資源,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工業功能區產業升級。新增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家、企業研發(技術)中心1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5%以上。繼續加大技改貼息力度,推進家紡等傳統產業高新化、信息化。強化產業發展導向,完善落后產能淘汰機制,促進低效低端產業轉移轉型。加快杭鍋二期、杭玻等重點項目建設,儲備5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
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切實優化長效服務機制,千方百計提升企業創業創新的信心和決心。支持優勢企業做精做強,推進強企大企、行業龍頭、成長型中小企業三級梯隊建設。引導企業聯合、兼并、重組,盤活存量土地800畝。推動企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促進生產加工企業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拓展。鼓勵高新成長型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爭取3家企業向證監會報送境內首發上市材料。爭創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級以上名牌產品2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組織等公共服務機構作用,依托“阿里余杭”等載體加快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培訓企業經營管理者3500人次。
2.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余杭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所處的發展階段,要求我們必須滿腔熱情地迎接現代服務業發展黃金時代的到來。
全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文創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創意良渚、創意臨平、創意西溪、創意徑山四大基地建設,構建生態經濟、城市經濟兩大創意產業帶。加快人民書店總部文創綜合體、良渚文化產業園、風尚·S聯文創園等項目建設,啟動與西泠印社的戰略合作。加大西溪藝術集合村、超山文創產業園等區塊招商力度,爭取榮寶齋、法藍瓷、頑石創意等項目落戶。繼續打造文化活動品牌,舉辦良渚論壇、中華玉文化中心年會兩大系列活動。加快良渚玉雕、中泰竹笛、崇賢繡花、余杭滾燈等產業化進程。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51.8億元,增長17%。
著力推進休閑旅游業。加快現代旅游業四大重點區規劃建設,完成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創意中心、超山綜保工程北園、運河綜保工程御碑公園一期建設,加快推進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南湖綜保、徑山寺復建等工程。加大雙溪漂流等現有景區更新改造力度,完善配套設施。高水平策劃組織中國杭州超山梅花節等旅游節慶活動,做好“以節促旅”文章。加快組建區旅游形象推廣中心,積極拓展旅游市場。主推“余杭精品二日游”和鄉村自駕游產品,打造余杭旅游目的地。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五星級旅游飯店各1個,接待游客665萬人次,增長19.8%;實現旅游總收入63億元,增長20.5%。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以勾莊現代物流示范區等四大商貿物流重點區規劃建設為核心,加快推進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二期、運河余杭港三大作業區、億豐家居建材城二期、西溪深國投商業中心等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建設運營。積極引進第三方物流和專業配送企業,促進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提升。著力引進知名商貿企業,不斷完善商貿業態分布,提升專業市場的層次和品位。實施“一路一街”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開展區級“老字號”評審命名工作。努力促消費、拉內需,深入開展家電下鄉活動。有序推進流通領域監督管理,實施商務綜合行政執法試點。
致力繁榮新型業態。以臨平副城、余杭創新基地及南湖新城為總部經濟主要集聚區,加大企業總部引進力度,鼓勵支持本地企業留駐總部,推進臨平中央商務區等建設。大力扶持軟件、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網絡增值等信息服務業發展,加快阿里巴巴、恒生電子、聯強國際等重點項目建設,加速形成余杭創新基地和臨平副城信息服務業主要集聚區。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信用擔保、風險投資等金融服務業,規劃建設非銀行金融機構集聚區域。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穩步推進房地產業三大集聚區規劃建設,加強規范引導,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鼓勵社區服務業、中介服務業發展,強化現代服務業統計工作。
3.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要以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現代的生產方式和現代科技等來改造、提升傳統農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高效型、規模集約型、品牌特色型、休閑觀光型農業。促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大力推進高新農業示范中心和徑山茶產業、生態養殖、塘棲枇杷、生態竹業“一中心四板塊”建設。加大28個優勢產業功能區建設力度,著力推進休閑觀光農業板塊建設。重視糧油儲備,保障糧食安全。壯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10家,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著力建設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積極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徑山茶爭創中國馳名商標。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共25個,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積極打造新農村精品工程,啟動星級示范村創建,爭創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3個。深化“清潔綠化余杭”行動,新增綠化面積700萬平方米,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40個,完成“村內墳”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完成通村聯網公路90公里。加快農村居民多(高)層公寓建設,實施安置項目12個,開工113.6萬平方米,竣工97萬平方米,安置農戶2500戶。不斷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體系,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達到150平方米標準。加快農村郵政普遍服務體系建設,設立村郵站262個。加快推進東苕溪北塘加固二期工程和11座臨村小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積極配合做好杭州閑林水庫工程建設。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加強農民實用技能培訓,著力開辟農民增收新渠道。加快農村土地規范流轉,新增流轉耕地4萬畝,符合條件的村全部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區村級經營性收入達到2.3億元。提高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農業網絡貿易產值6000萬元。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推進村級財務“雙代管”制度。深化“聯鄉結村”和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共建新農村。完善農房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增強抗風險能力。健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機制,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真心實意提升環境
環境也是生產力。余杭要實現跨越發展、追趕先進的夢想,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環境立區”戰略,一手抓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建設,一手抓政府服務等軟環境建設。
1.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大力推進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00個,年度計劃投資86.59億元,以項目建設推動城市化進程。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專家和第三方論證制度,開展項目績效評估工作,提升項目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快與主城對接,高教路二期、104國道良渚至古墩路連接線、09省道至石大公路連接線等道路建成通車,加快推進地鐵一號線余杭段、勾仁大道北線、杭行路等在建項目。完善路網結構,扎實推進320國道至104國道連接線、15省道長樂至余杭段改建、320國道至09省道連接線、臨余公路、龍超線改造等工程,開工建設拱康路延伸二期、臨丁路二期、西安路南延等道路。全力支持杭長高速、滬杭客專、寧杭客專等過境項目建設。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成臨平山隧道及景星觀路改造、東湖路南北綜合整治、迎賓路綜合改造、09省道道古寺至塘棲路段更新等工程,加快推進大東安區塊綜合改造、湯家村整治等項目和城市支路網建設,確保臨平汽車總站完成主體工程。啟動地鐵上蓋物業和沿線地塊開發,開工建設地鐵站點周邊部分道路。完成徑山—黃湖供水二期工程,加快推進仁和水廠建設,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開工建設110千伏東塘變等13個輸變電項目,力爭投產主變容量73萬千伏安。推進“城市之光”等通信傳輸網絡工程建設,擴大光纖入戶覆蓋面。
2.提高城市運營效率。堅持高起點規劃,完成臨平城東新城概念性規劃、崇賢新城概念性規劃、臨平山周邊等重點區域城市設計,推進余杭南站周邊區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余杭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等編制。完善規劃決策系統,成立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定規劃編制管理辦法,加強各類專項規劃銜接。推進陽光規劃、數字規劃建設,建立規劃信息管理綜合平臺。全面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地空間。拓展“數字城管”覆蓋面,建設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系統。推進環衛體制改革,推動市政設施管養市場化運作。努力破解城市管理難點,加強非機動車停放、戶外廣告、馬路市場等管理。加快立體車庫等停車設施建設,著力緩解停車難。優化公交線路,啟動建設臨平城區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完善臨平副城單向交通系統。深入推進城鄉社區建設,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加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加強閑置土地清理、違法用地整治和土地出讓經營管理。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建設用地900畝,墾造耕地1500畝。擴大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覆蓋面,努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3.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著力優化創業投資環境,力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個,合同利用外資7.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00億元,其中市外內資30億元。優化招商引資考核機制,發揮組團優勢,促進部門聯動,增強招商合力。強化隊伍建設,鞏固招商網絡,拓展招商渠道,提升專業水平。推進招商選資,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市場前景好的大項目,為新一輪發展積蓄后勁。出臺招商引稅鼓勵政策,加大樓宇招商力度,重點引進一批稅源結構優、占用資源少、發展潛力大的企業,積極培育稅收超億元樓宇。創新招商方式,突出地塊招商、存量招商、對臺招商和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搭乘“滬杭高鐵”,對接“上海世博”,開展主題招商,多渠道、全方位吸引外資投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優化扶持政策,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型,穩定出口回升勢頭。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品牌、高科技產品出口,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持企業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搶拼未來市場。啟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引進服務外包項目10個,實現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500萬美元。多渠道搭建平臺,鼓勵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投資2700萬美元。積極推進區域合作交流,加強杭州都市經濟圈北部產業帶經濟聯合體建設,深化山海協作和雙對口幫扶,保質保量完成青川縣白家鄉對口援建任務。
4.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積極探索“一副三組團”管理體制機制,增強副城與組團發展的活力。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辦事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深化供銷社體制改革,組建供銷控股集團。健全城建、交通、農林、旅游等國有公司運作機制,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推進區級機關公務用車改革,逐步試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加大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力度,推行公益性服務政府采購制度。繼續推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和公務卡應用試點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整合及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農村住房改革力度,推進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管理。加快土地股份合作制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加快構建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發展投入,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加快推進國家級試點和基地拓展區建設,提升各類園區發展水平。積極開展產業集群專家服務組、科技特派員工作,深化與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科研機構2家,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30個。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專利申請和授權分別達到2000件、1500件。大力引進領軍型、緊缺型人才,加快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啟用余杭組團創業中心,加快科技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創新載體建設。
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啟動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倡導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爭創全國環境優美鄉鎮3個、市級生態鎮(街道)2個,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1天以上。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臨平污水處理廠、良渚污水處理廠二期等工程,全區敷設污水管線110公里,日增污水處理量2.8萬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加強苕溪、運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完成苕溪流域12個“水專項”工程,鞏固運河兩岸“禁養”成果。加強飲用水源建設,苕溪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切實加大三白潭備用水源保護力度。全面完成“一繞三線”高速公路沿線綜合整治,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整治成果。大力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啟動東苕溪清水入湖工程。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對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和產業導向的項目,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深化崇賢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全區關停搬遷污染企業28家。對35臺非熱電工業企業燃煤鍋爐進行脫硫改造,脫硫率達到80%以上。實行高能耗行業能源總量限額控制,力爭全年節約標煤4萬噸以上。加大節能新技術推廣力度,實施循環經濟技術改造項目50個。加強企業能耗污染監察,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確保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飛行監測”達標率80%以上。進一步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切實發揮政府機關表率作用,努力提升全民節能意識。
三、全心全意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是政府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我們將按照政府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政府主要工作圍繞民生、政府各項實事體現民生的要求,將民生保障工作落到實處。
1.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加快建設區社區學院、徑山鎮中、仁和鎮中、倉前鎮中、塘棲鎮二幼、喬司鎮中心幼兒園、區一院主體遷建、區二院病房大樓、區中醫院整體遷建等項目。繼續調整中小學布局,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撤并力度。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深化“名校集團化”辦學,健全教師績效考核機制,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深化“平安校園”創建,認真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積極創建省級衛生強區,深入開展健康城區建設,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啟動全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工程。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強傳染病防控。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力度,積極推進良渚遺址“申遺”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完善塘北村蠶桑文化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推進“東海明珠”、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程建設,辦好區第九屆人民運動會。積極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區和省扶殘助殘愛心城區。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2.努力健全社保體系。創建創業型城區,完善就業長效機制,城鎮新增就業15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00人。完善社會保險制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均達到30萬人,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0萬人、21.5萬人、1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以上。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實施困難群眾醫前、醫中救助,實現困難家庭結對幫扶全覆蓋。完善三級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扎實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力推動住房公積金事業協調發展,確保發放公積金貸款2億元,歸集住房公積金5.5億元。
3.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強化余杭人文精神宣傳教育,提升城市精神感召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實踐,精心組織“相約周末”、鄰里文化節、太炎讀書節、市民素質大講堂等系列活動。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單位創建,實施第二輪“清潔綠化健康文明”四位一體行動。全面啟動“良渚文化”品牌建設工程,擴大余杭美譽度。認真開展“五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扎實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推行社區居委會自薦直選。繼續做好雙擁工作,關心和支持駐余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人民防空建設。認真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進一步做好關心下一代、外事、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檔案、地方志、氣象等工作,切實維護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合法權益。
4.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創建成果,健全各項維穩工作機制,做好上海世博會等重要時期安保維穩工作。深化“法治余杭”量化評估體系建設成果,爭創全國法治建設先進區。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社會公共安全視頻網絡監控點750個。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化基層綜治網絡建設,廣泛開展各類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持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數三項指標零增長。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深化災害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成“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
5.全力辦好實事工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辦好十件實事:
(1)加大群眾住房保障力度。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含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人才專用房、農場職工安置房、外來務工人員公寓、舊城改造)11萬平方米,竣工25萬平方米。
(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對年滿60周歲無各類養老保障待遇的本區戶籍城鄉居民,每人每月發放90元基礎養老金。
(3)創建充分就業城區。113個社區達到杭州市充分就業社區標準,4個街道達到杭州市充分就業街道標準。
(4)實施危舊房與庭院改善計劃。改造危舊房和庭院共5萬平方米。
(5)建設“市民之家”。整合審批服務事項,實現投資項目審批、工商注冊登記、房產三證辦理等“一條龍”服務。
(6)實施公交候車亭建設。建設公交候車亭442個,其中港灣式候車亭68個。
(7)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點80個,受益農戶4000戶。
(8)完成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改造提升20家農貿市場,落實長效管理措施。
(9)實施法律援助。成立法律援助聯絡站28個,聘任聯絡員310名,開展法律援助標準化服務,構建“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
(10)繼續文化惠民。送100場演出、2000場電影、1萬冊圖書下基層;新建健身苑(點)80個、乒乓球室20個、籃球場20個;組織各類文體培訓50場。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嚴守依法行政之要,建設法治型政府。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聯系,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必須大興干凈干事之風,建設勤廉型政府。切實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完善廉政監督機制,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弘揚艱苦奮斗、厲行節約優良傳統,強化財政預算約束,嚴格控制支出,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必須恪盡高效服務之責,建設服務型政府。牢固樹立服務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增強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注重將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建設法治型、勤廉型、服務型政府,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能力建設,把提升“學習力、創新力、執行力”作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載體。
與時俱進,堅持將提升學習力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基本前提。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體系,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廣泛開展各類學習活動,以學思進,以學增智,以學促干,切實提高講真話、講短話、講管用的話的自覺性,增強謀事創新的能力,增強克難奮進的能力,增強轉型升級的能力,增強轉危為機的能力。健全科學合理的學習激勵機制,推進學習經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倡導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習本身成為一個愉悅的過程、一個分享的過程、一個修身的過程。學會借智借腦,廣泛集中民智,汲取專家意見,鼓勵公眾參與,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提高開放式決策水平。不斷提升公務員隊伍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公務員隊伍。
銳意進取,堅持將提升創新力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關鍵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思維定勢,要敢想、敢干、敢承擔責任,善于在困境中找出路、在發展中求突破。科學編制好“十二五”規劃,提 出新的發展思路、目標和任務。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健全完善相關創新體制機制,倡導反思、批判的精神,鼓勵實踐出真知。深入調查研究,創新發展方式,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創新考核辦法,科學設置考評內容,完善評價考核體系。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推出網上“在線訪談”,進一步辦好政府門戶網站。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把服務重點放在全面實施“六大發展戰略”上,放在大力破解“七難問題”上,切實提高政府謀劃全局、公共服務和發展富民的能力。
奮發有為,堅持將提升執行力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根本要求。健全工作任務執行績效考核制,加快項目落地和推進速度。推動行政審批體制創新,清理和調整行政許可事項,努力實現“辦事不出園區”。嚴格落實局際協調制度,進一步增強部門責任意識。加強督查力度,保持政令暢通,提高工作落實水平,確保責任分解到人、措施落實到事、目標實現到位。大力倡導務實行文、節儉辦會,拒絕不必要的繁文縟節,克服與主題無關的形式主義,集中精力想大事、解難事、辦實事。健全獎懲制度,對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加大獎勵力度,對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的公開曝光,形成能辦事、快辦事、辦好事的工作氛圍。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行政問責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工作效能。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加強行政復議等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余杭的發展又將翻開嶄新的一頁。面對困難、挑戰與任務,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創新,需要執行。
崇尚學習,我們更需要“眼界”,因為眼界比知識更重要;
崇尚創新,我們更需要“舍得”,因為舍得才能克服路徑依賴;
崇尚執行,我們更需要“擔當”,因為擔當是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
讓我們在中共余杭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更加振奮的精神迎接挑戰,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克難奮進,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勤勉工作,緊緊依靠全區人民,為圓滿完成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創造余杭人民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