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朱 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發展回顧
2015年,區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區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堅定信心、積極作為,全力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區預計生產總值超1200億元,增長11%左右;完成財政總收入305.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7.6億元,分別增長20.5%、16.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0億元,增長17%;上述經濟指標增幅居省內同類區(縣、市)前列。
轉型升級有力推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強化創新驅動力,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號工程”全力推進,預計實現信息經濟增加值600億元,增長25%,總量居全市首位。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2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45.5%,新產品產值率達38.8%。實施“機器換人”項目101個,老板電器、春風動力、西奧電梯等智能工廠示范效應不斷凸顯。長江新能源客車、比亞迪新能源大巴車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增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9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5家、生產線35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現代服務業“主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預計實現增加值700億元,增長16%,增幅居全省前列。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宜家家居、永旺夢樂城建成開業。旅游收入增長17.3%,文創產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5%以上。現代農業穩步提升,預計增加值增長1.5%。被列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成功創建瓶窯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7個小鎮入選省市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累計創建科創園區50個,引進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3110家。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601名,累計引進“國千”人才86名、院士級專家18名。貝達藥業、諾爾康科技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62家。發明專利預計授權450件。新增馳名商標3件、集體商標3件。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提升,完成“個轉企”674家,新設內資企業8663家。開放合作持續擴大。實際利用外資10.86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90.97億元,浙商回歸項目到賬資金65.69億元;預計完成外貿出口50.2億美元,境外投資1.97億美元。電子商務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4.1%,正式獲批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余杭園區。成功舉辦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中國·杭州跨境電商峰會、中國創新設計論壇等大型活動,余杭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區市協作、山海協作、對口支援不斷加強。
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未來科技城創新要素集聚效應明顯,技工貿總收入、經常性財政收入均增長50%以上,夢想小鎮集聚創業項目480個、創業人才4400名、股權投資(管理)機構101家;蔚瀾學校、雙語幼兒園建成招生。良渚文化城與浙大深化合作,夢棲小鎮成功吸引金圓規亞洲行動計劃項目落戶,引進創新設計產業項目20個。臨平創業城電商園區初具規模,藝尚小鎮成功引進中國服裝國際時尚交流基地項目,文化街區、東湖開工建設,滬杭高速入城口完成改造。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錢江經濟開發區實施整合提升,省級“兩化”深度融合核心示范區加快建設,東湖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國平安綜合創新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成功落戶。
美麗余杭加快建設。以打造“美麗杭州”、建設“兩美浙江”示范區專項行動為統領,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堵等環境綜合整治,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功能進一步提升。治水治氣深入推進。持續攻堅“五水共治”,實施治水項目641個,整治黑臭河30條,疏浚河道240公里,治理排污口1951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3.66萬戶。和睦港區域全面實現截污納管,運河流域、禾豐港區域綜合治理扎實推進。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全面開工,苕溪北塘加固工程主體基本完工。全面實施“五氣共治”,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鍋(窯)爐717個,新增清潔能源公交車197輛、出租車60輛,淘汰黃標車4326輛。環境面貌持續改善。始終保持“三改一拆”高壓態勢,完成“三改”498.5萬平方米,拆違418.6萬平方米,總量均列全市第一;301個村(社區)達到“無違建”標準。大力推進“兩路兩側”、“四邊三化”專項整治,上塘路—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改善重點區域公共秩序,整治“三合一”場所1190家、無證餐飲5088家。持續開展工程渣土、戶外廣告、流動攤販等綜合整治,著力破解城市管理難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有效控制垃圾增量。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修編區域總體規劃,擴大控規覆蓋面,推進“多規融合”。10個城市門戶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建設,秋石路延伸、長西線等工程建成通車。良渚、余杭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扎實推進,全區敷設污水主干管網42.8公里。九峰環境能源項目開工建設。累計開發地下空間107.6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個。美麗鄉村加快建設。全面完成臨平周邊溫室甲魚養殖場關停整治、運河街道黑魚養殖綜合治理。建成市級精品村5個,培育省級歷史文化村3個,推進“塘超小徑”精品線路建設。啟動“大徑山”旅游開發,完成徑山寺景區外圍農戶搬遷。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新型業態,建成精品民宿點8個,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3億元。調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村均年經營性收入達220萬元。
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公共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增長22.5%,八方面民生實事順利完成。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5%。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53人,余杭大學生創業園成功創建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穩步推進社保政策與老城區接軌,實現與老城區、蕭山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保定點互認互通。住房公積金實現與老城區“通存、通貸、通兌”。初步建立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區社會福利中心遷建項目完成主體建設。構筑困難群眾兜底保障防線,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28億元。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區級救助標準每戶由4000元提高至20000元。竣工農民多高層公寓185萬平方米,回遷安置農戶3421戶,多元化安置方式取得突破。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和綜合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成功舉辦WBC世界拳王爭霸賽,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功能,新建農村文化禮堂29個,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高考文理科一批上線人數創歷史新高,高中段與老城區雙向定額招生順利實施。臨平三小、天長世紀小學等12所學校建成使用。區屬醫院與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合作進一步深化,引進各類民辦醫療機構52家,啟動區三院建設。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國策,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2‰。統計、檔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助殘、老齡、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健康發展。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雙擁優撫等工作扎實推進。社會治理得到加強。在8個鎮街試行社會治理大聯動機制,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推進管理重心下移、資源整合,著力構建基層治理新模式。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機制,大力化解信訪積案。強化基層自治,全面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深入推進“平安余杭”建設,社會治安秩序保持良好。扎實開展重點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全生產三項指標連續十一年實現“零增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
政務環境不斷優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制度供給和服務保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創新政府管理。認真開展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和“十三五”規劃編制。堅持和完善“三個一”工作機制,深入實施16個重大專項行動。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精簡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整合不動產登記機構。落實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行“零土地”技改項目不再審批,352個行政審批事項、265個便民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實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財政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完善新一輪鎮街財政體制。啟動國有公司改革、出租車行業改革。優化發展保障。完成規上企業和試點鎮規下企業分類評價,實行用地、用能、排污、稅收等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改進產業扶持方式,初步建立企業發展各階段全覆蓋的基金體系,基金總規模超70億元。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區文化藝術中心、臨平城區智慧停車系統等項目建設采用PPP模式。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修改,盤活低效用地4233畝,清理批而未供土地9403畝,2個項目列入省首批“坡地村鎮”試點,完成135宗土地征遷掃尾。開展走訪服務企業專題活動,有效防范化解企業資金鏈、擔保鏈斷裂風險。堅持依法行政。嚴格遵循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定期開展區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主動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重要工作、重大事項,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加強作風建設。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建立協調推進辦與督查考評辦聯動工作機制,確保重點工作落實。加強招投標、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公款存放等重點領域監管,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清退辦公用房1.49萬平方米,“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4.4%。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15年,為“十二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顧“十二五”,我們在科學判斷余杭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始終堅持融入主城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集聚集約發展、倒逼轉型發展、統籌協調發展,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28項指標完成“十二五”預期目標,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們始終堅持轉型升級,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結構加快向中高端邁進。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切實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經濟發展質效明顯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高于全國和省、市平均水平,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市轄區第8位。預計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較2010年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3億元,年均增長21.5%。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2010年的2.53倍、2.47倍。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預計比2010年下降2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減排任務提前一年完成。在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一號工程”的引領下,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態勢良好。
“十二五”期間,我們始終堅持城鄉統籌,城市化進程全面提速,城市形態加快向都市新區轉型。以新型城鎮化為主導,全面接軌融入杭州主城發展,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未來科技城杭州大都市副中心形象加快顯現,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小城市試點和中心鎮培育加速推進。五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495億元,地鐵一號線開通,新建高速公路39公里,日供水能力達到8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0.5萬噸。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新增平原綠化2.23萬畝,村均年經營性收入為2010年的2.39倍,被評為省美麗鄉村創建先進區。強勢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五氣共治”、“四邊三化”等專項行動,城鄉環境持續改善,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
“十二五”期間,我們始終堅持為民惠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公共服務加快向優質均衡轉變。公共財政累計安排民生支出422.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3倍,公共服務市區一體化進程加快。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9%和12%,收入差距從2010年的1.85倍縮小至1.69倍。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征地農轉非人員統一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積極實施多元化安置模式,建成農民多高層公寓562萬平方米,回遷安置農戶13134戶。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區”稱號。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扎實推進,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十二五”期間,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活力不斷顯現,增長動力加快向創新驅動轉換。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加速形成、活力加速釋放。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不斷深化,取消、合并、調整審批事項633項,商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調整完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體系,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走在全省前列,實施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相結合推動創業創新。新增上市公司4家,總數達到9家。“國千”、“省千”人才總量居全省前列,科技創新“523”三年計劃圓滿完成,特色小鎮創建數量居全省首位,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未來科技城成為杭州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間和2015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和省市駐余杭直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余杭發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區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點與不足:規模工業產值、農業總產值、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等指標未能完成“十二五”預期目標;創新發展的基礎還不夠堅實,經濟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環境治理任務繁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改善離群眾期盼還有差距;不穩定因素、安全隱患依然存在,社會治理難度不斷增大;少數干部擔當執行意識、克難攻堅能力、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等等。對此,我們要直面群眾關切,正視自身問題,抓住關鍵環節,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余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發展黃金期,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著力加快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政府轉型,努力繪就美麗余杭、美好生活的新藍圖。
“十三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八八戰略”實踐,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緊扣轉型升級主題,以“3+1”戰略規劃布局和“3+1”制度規則體系為統領,以“點軸狀布局圈層式開發、產城人融合錢地人統籌”為路徑,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打造中國創新創業新高地、浙江信息經濟新藍海、杭州宜居宜游新城區,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新余杭。
“十三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確保提前實現“四個翻一番”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長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力爭年均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2%左右;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要實現上述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不斷開創余杭發展新局面。
——強化創新,打造中國創新創業新高地。將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構建創新創業綜合生態系統。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著力構建全球引智體系,到2020年全區人才總量達到32萬人以上,引進100名帶重大項目、帶關鍵技術、帶動新興學科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始終堅持“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集聚高端要素,重點發展信息經濟、高端裝備、節能環保、健康、時尚、金融等產業,到2020年信息經濟增加值和裝備制造業產值均達到千億級。加快建設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服務專業的創新平臺體系,建成30家專業特色園區,創新孵化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將未來科技城打造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將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為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的優勢增長極。
——注重協調,構筑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堅持產城人融合發展,打造疏密有致、配套完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的田園城市、都市鄉村。通過五年努力,使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未來科技城在杭州大都市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打響大徑山生態區“鄉村國家公園”品牌。著力構建結構完善、層次分明、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軌道交通線路46公里,基本建成“一環四橫十縱”快速路網。大力推進美麗鄉村連片集聚轉型發展,努力打造省內領先的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國城鄉統籌融合發展樣板區。
——倡導綠色,彰顯綠水青山新魅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精打準轉型升級組合拳,著力建設“兩美浙江”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區。嚴守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兩條紅線”和城市擴展邊界“一個上限”,控制國土開發強度,實施差別化的環境管理政策,形成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深入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兩路兩側”等環境治理行動,通過五年努力,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加強森林、農田、濕地、河流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森林覆蓋率保持在37%以上。
——擴大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緊緊抓住杭州“兩會”舉辦和“兩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將余杭打造成為杭州國際化大都市的新高地和“金外環”。加快打通開放發展新通道,推動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商務機場等規劃建設。擴大經濟領域開放合作,招引一批有利于產業鏈打造、產業生態完善的優質項目,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高標準打造國際化宜居宜業環境,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使未來科技城、良渚文化城、臨平創業城成為國際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
——立足共享,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堅持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基本公共服務全面實現與杭州主城一體化,社會保障加快從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邁進,優質均衡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和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建成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以良渚文化、運河文化、禪茶文化為重點,傳承、弘揚余杭優秀傳統文化,加快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進程。全方位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精神文明建設,城鄉文明程度和社會凝聚力進一步提升。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2016年主要工作任務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服務保障G20國際峰會為圓心,聚焦16個重大專項行動,推動經濟轉型、基礎配套、環境整治、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確保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
建議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總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堅持創新驅動,培植更為強勁的發展動力
加快建設創新平臺。依托未來科技城、良渚文化城、臨平創業城三大主平臺,發揮夢想小鎮、夢棲小鎮、藝尚小鎮示范引領作用,打造接力式產業培育鏈條。夢想小鎮要以打造全球創業高地為目標,加快建成創業大街,引進互聯網創業項目400個、創業人員4000名、股權投資(管理)機構80家。夢棲小鎮要以打造國際級工業設計中心為目標,加大資源整合和項目招引力度,力爭引進創新設計產業項目50個,集聚創業、設計人員1000名。藝尚小鎮要以打造國際時尚產業基地為目標,加快建設文化街區、藝術街區、歷史街區,引進服裝企業區域總部50家、時尚(文創)創業團隊20個。扎實推進智能能源小鎮、新能源汽車小鎮、好竹意小鎮、傳感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建設。深化科技創新“523”計劃,新增6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物理空間,建成10家專業(特色)園區。積極招引國內外著名專業孵化器、加速器,鼓勵利用存量資源興辦眾創空間。
加快培育創新主體。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增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50家、科技型規上企業80家。積極招引科研院所、研發團隊等其他創新主體,深化與名校名企的戰略合作。支持企業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力爭新增上市企業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0家、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到47%,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0%以上,新增發明專利授權300件。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推進市場主體升級。
加快集聚創新要素。梯度建設人才隊伍,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500名,引進培育復合型、高技能人才4000名以上。加快建設全省上市公司“金融村”,大力集聚各類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和基金,積極培育發展互聯網金融等現代金融新型業態,推動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更好結合。推進網上人才、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優質創新資源全球化配置步伐。加快專利數據、醫療器械檢驗審評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健全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力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加快形成支持創業創新的政策體系,在技術轉讓轉移轉化、投融資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建立未來科技城等大孵化器產業轉移承接機制,讓更多優質項目在區內落地生根。通過政府采購、合作試點等途徑,加大對本地企業核心技術和創新產品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擴大有效需求。繼續將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提高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加快推進中國移動杭州研發中心、紅樹林酒店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投資占比。大力實施“機器換人”、“工廠物聯網”等技改項目,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00億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運營,拓寬PPP等模式運用領域,力爭民間投資占比達到65%。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擴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鼓勵和引導傳統零售企業轉變營銷方式,推動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壯大旅游產業,提升西溪濕地、超山、塘棲古鎮、徑山等景區吸引力,力爭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均增長15%以上。積極培育信息網絡、文化娛樂、健康養生等消費熱點,加快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
深化開放合作。堅持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加強全球合作與區域合作,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注重引資引智并舉,整合各類招商資源,著力招引一批帶動力強、成長性好的優質項目,力爭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101億元,浙商回歸項目到賬資金73億元。大力支持本土龍頭企業開展跨國跨行業合作經營、跨區域并購整合,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布局。引導和鼓勵家紡、服裝、照明、汽配等傳統企業拓展國際新興市場,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支持企業擴大海外倉布點,外貿出口增長5%。深化未來科技城與美國舊金山灣區、良渚文化城與意大利米蘭工業設計協會、臨平創業城與法國時尚學院的合作,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與國際接軌。抓住國際峰會召開契機,加大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全方位提升余杭知名度和美譽度。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山海協作、區市協作。
促進產業升級。以“一號工程”為引領,實施“互聯網+”行動,加快構筑產業轉型升級綜合生態系統,積極搶占產業互聯網制高點。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信息經濟增加值增長15%。推廣“機聯網”、“廠聯網”應用示范,積極打造智能工廠,創建“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10家,實施“工廠物聯網”建設企業20家。推動信息產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引導產業分工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重點扶持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安全、物聯網、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盡快形成產業優勢。改造提升家紡、服裝等傳統產業,加快向時尚創意產業轉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信息軟件、智能制造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技服務、互聯網金融等新型業態,文創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加快發展生態高效精致農業,建設提升現代農業園區20個,新認定糧食生產功能區2萬畝,農業增加值增長1.5%。
建強產業平臺。堅持錯位發展、互補合作,進一步明確目標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持續增強重點產業平臺支撐作用。未來科技城要搶抓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機遇,不斷提升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水平,引進海歸創業項目80個,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區總量30%以上;扎實推進淘寶城四期、有軌電車一期、浙一醫院余杭院區、學軍中學海創園分校等項目建設。良渚文化城要以打造杭州北部副中心和“新硬件時代”創意高地為目標,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傳承文化創新基因,著力提升產業能級。良渚新城要以良渚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為載體,全面深化與浙大的政產學研合作關系,加快推進環浙大科技創新園建設,力爭引進科技型企業150家以上。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要大力招引高新化、成套化、領先型裝備制造企業,著力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臨平創業城要以打造杭州東部副中心和時尚產業、智能制造新高地為目標,加速主導產業集聚,加快提升城市形象。臨平新城要建成華東珠寶首飾城一期,加快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園區建設,力爭引進電商、科技型企業200家;扎實推進東湖、體育公園等公建配套項目,啟動建設世紀大道提升工程。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要充分發揮整合優勢,優化發展規劃,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力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完成工業投資8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區總量30%以上。各鎮街要大力實施工業區塊提升改造,完成舊廠區改造15萬平方米,新增物理空間60萬平方米。
三、借勢國際峰會,建設更高品質的都市新區
提升城市功能。按照“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實作風、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以赴攻堅峰會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南莊兜、杭州北等12個城市門戶綜合整治以及104國道改造、莫干山路整治等13個市政交通道路項目建設。配合做好地鐵2號線、5號線建設工作,積極開展杭州二繞西復線、留祥快速路延伸、320國道快速路一期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星河路隧道、杭行路二期、文二西路等工程。新建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變電所7座。加快舊住宅小區燃氣改造,逐步推進西部地區管道供氣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九峰環境能源項目主體廠房建設,同步推進各項配套工程。
攻堅環境治理。深化“河長制”,縱深推進“五水共治”,大力實施運河流域以及臨平副城、良渚新城等重點區域河道綜合治理,加快實現“污水零直排”。啟動建設臨平污水處理廠,扎實推進苕溪清水入湖、塘棲防洪工程等重點水利項目。全力攻堅“五氣共治”,推進熱電企業關停淘汰和提升改造,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強化揚塵污染控制、餐飲企業油煙排放監管,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加強大氣污染源監測分析,提高治理針對性。繼續強勢推進“三改一拆”,確保新違建零發生,加快清理存量違建,深化“無違建”創建,加強拆后土地利用。加大“兩路兩側”、“四邊三化”專項整治力度,力爭實現國省道、主要縣道兩側綠化全覆蓋。嚴格執行環境功能區劃,切實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強化環境監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加強城市管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化、高效化。狠抓“兩非”車輛、工程渣土、攤點亂擺、違法廣告等治理,加強城郊結合部、主要商業街區、客運站等重點區域監管。依托基層社會治理大聯動機制,深化無證餐飲、小作坊、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等專項治理,探索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和積分制管理,營造更加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積極推進交通治堵,完善公交網絡,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停車場。積極探索“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城鄉環衛管理一體化新模式。深化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封閉物業小區智能分類試點覆蓋率達到60%,實現生活垃圾總量負增長。加強安置房小區后續管理。
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歷史、人文等資源,集中力量打造美麗鄉村精品亮點,啟動特色示范村建設,著力培育美麗鄉村精品區塊。加快推進“大徑山”旅游開發,爭取一期項目國慶精彩亮相。打響“醉美余杭·一帶一路”民宿品牌,創建精品民宿點5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3.5億元以上。加快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實現村均年經營性收入增長10%以上。
四、加強民生保障,創造更具幸福感的品質生活持續提升保障水平。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創業創新帶動充分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登記,推進就業、社會保險等政策與老城區接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運營。關注低收入和困難群體的基本保障,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加快推進農民多高層公寓在建項目,因地制宜實施多元化安置方式,有序推進安置政策統一工作。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廣泛開展“最美余杭人”系列評選,持續深化“文明余杭”建設,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快區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建設,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體多元化。啟動新一輪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水平。優化教育規劃布局,加快未來科技城國際教育園、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等項目建設。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強化醫療合作和資源整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加快推進區三院、區中醫院整體遷建等項目,啟動良渚醫院建設。實施全民健康促進行動計劃,加強公共衛生工作。落實“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進一步做好統計、檔案、公積金、地方志、外事、人防、國防教育、臺灣事務、僑務、助殘、老齡、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全面推進社會治理大聯動機制建設,建立區級聯動中心和綜合指揮平臺,做實基層網格管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依托大聯動機制,以環境治理、維穩安保、公共安全等工作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問題發現和處置能力,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落實最嚴密的安保措施、最嚴格的管控手段、最完善的處置預案,全力做好G20國際峰會等重大活動安保維穩工作。推進矛盾糾紛聯動排查化解,加大人民調解工作力度,深化領導干部下訪約訪接訪,努力將各類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推進安全隱患聯動排查治理,健全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促進公共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推進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最大限度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切實加強宗教和民間信仰事務管理。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年內努力辦好以下八方面政府實事。一是加大治水力度。完成禾豐港區域綜合治理;啟動實施彭公集鎮防洪治澇工程;完成145個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36萬戶。二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完成崇賢熱電廠提升改造,關停塘棲熱電廠;新建燃氣管網140公里,完成舊住宅小區燃氣改造6000戶;新增、更新100輛新能源公交車。三是加大交通治堵力度。實施星河路和世紀大道交叉口改造;新增、優化公交線路10條;新建、擴容公共自行車服務點5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800個。四是改善城鄉居住條件。農民多高層公寓竣工25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農戶3500戶;治理改造城鎮C、D級危舊住房2.6萬平方米。五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對8座山塘實施除險加固,新建改造圩區灌排泵、閘站14座;實施縣道大中修30公里、鄉村道大中修及通村聯網工程50公里;改造提升山區林道35公里;推進農村大管網供水,實施中泰二級加壓供水工程。六是提升教育醫療水平。開工建設16個學校項目,竣工14個學校項目;深化醫療聯合體建設,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與區屬醫院一體化管理。七是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加強餐飲連鎖企業中央廚房監管,確保原輔料溯源管理、加工產品冷鏈運輸管理率均達到100%;新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追溯管理示范點27家;建設運行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肉蔬安全追溯系統。八是豐富城鄉文體生活。新建文化公園10個、農村文化禮堂20個;新增全民健身苑點50個;開展各類特色文化活動150場。
五、持續深化改革,爭創更具活力的發展優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規范產業投資項目準入標準,促進產業向主要平臺集中、項目向重點產業集中、要素向優質項目集中。發揮以畝產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綜合評價體系作用,健全資源要素價格市場化形成、差別化配置機制,倒逼落后產能淘汰和“僵尸企業”退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房地產庫存消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及時化解處置企業“兩鏈”風險,維護良好金融生態。
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探索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專業審批的大窗口審批模式,實行“先照后證”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國有公司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國有公司存量閑置資產盤活力度,力爭金控集團在“新三板”掛牌。創新政府服務供給方式,擴大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領域。加強塘棲小城市新一輪培育試點和瓶窯、徑山中心鎮建設,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實施出租車行業改革,規范出租車運營管理。
強化要素保障。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及示范區劃區定界工作。啟動墾造千畝水田專項行動,新增水田3000畝,努力保障重大項目用地。積極推進“坡地村鎮”試點項目,持續深化低效用地再開發,精準配置用地指標,切實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作用,抓緊實施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投資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創業創新和產業發展。
各位代表,服務發展、服務人民是政府的根本職責!面對發展重任和競爭壓力,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依法正確履行職能。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接受司法、審計、輿論和社會監督。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加大行政監察力度,杜絕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務實創新提高效能。落實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服務企業各項制度,扎扎實實為群眾、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打破部門壁壘、整合部門資源,堅持督查協調聯動機制,完善“綜合考評+專項考核”的考評體系,保障重大專項行動推進落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加快信息互認互通、開放共享,讓數據“多走路”、群眾“少跑腿”、企業“少報表”。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推進機關公務用車改革,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持續下降。深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對權力集中部門和重要崗位的監督力度。鞏固和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克難攻堅敢擔當,凝心聚力抓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宏偉藍圖引領我們奮勇前行,新一年的目標任務激勵我們倍加努力。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克難攻堅,奮發有為,合力譜寫“十三五”發展新篇章!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