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代區長 陳如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區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區政府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指引下,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區廣大干部群眾,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較好完成區十四屆人大歷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區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調結構促轉型轉方式,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411.62億元,增長12.2%,五年年均增長10.7%。完成財政總收入400.0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44.29億元,分別為2011年的2.67倍、2.55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0.32億元,年均增長20.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16億元,年均增長14%。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居省內同類區(縣、市)前列,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第7位。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號工程”引領作用突顯,2016年實現信息經濟增加值764.39億元,增長32.3%,占全市比重28.4%,成功創建首批省級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綜合性示范區、省級信息經濟發展示范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16%,增速連續五年居省內同類區(縣、市)前列。實現旅游收入169.72億元,較2011年增長125.8%。現代工業穩中提質,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分別達49%、53.4%、23.9%,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89.55億元,實施智能制造及工廠物聯網項目65個,關停高污染高能耗企業496家,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預計較2011年下降22%。累計完成“個轉企”4375家。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建成規范化現代農業園區60個,農村電商、民宿等新型業態蓬勃發展,2016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1.4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1年的5.7∶49.1∶45.2調整為3.5∶33.9∶62.6。

  開放合作持續擴大。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9.91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368.8億元,浙商回歸項目到賬資金313.34億元。引進長江汽車、中國移動研究院、宜家家居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2016年預計完成外貿出口48.3億美元、境外投資1.13億美元,電子商務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3.5%,實現跨境電商出口6.19億美元。獲批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余杭園區。區市協作、山海協作不斷深化,對口援建、幫扶工作扎實推進。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強平臺聚要素添活力,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平臺能級不斷躍升。未來科技城快速崛起,技工貿總收入、經常性財政收入年均增長50%以上,成為省內唯一全國首批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核心區。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4.3億美元,成為省內首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唯一的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園區。臨平新城產城融合漸入佳境,時尚、電商、產業互聯網三大主導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3億元。良渚新城發展持續升溫,與浙大、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合作不斷深化,科創園區建設成效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2%以上。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初具雛形,拓展產業用地4619畝,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項目建成投產。

  特色小鎮亮點紛呈。7個小鎮入選省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數量居省市首位。夢想小鎮集聚創業項目880余個、創業人才近8400名、金融機構570余家,成為省級示范特色小鎮。夢棲小鎮集聚創新設計產業項目297個、創新設計人才1048名,成功舉辦首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成為中國首個工業設計小鎮。藝尚小鎮集聚國內外頂級設計師8名、創新型企業376家,成為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創新示范基地。

  創新要素競相集聚。人才總量和增量列全省首位,培育省級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5個,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327名。資本市場“余杭板塊”發展壯大,上市企業達1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54家。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發明專利累計授權1830件,國家級專利試點示范企業達8家,貝達藥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工業大獎。創新空間加速拓展,建成科創園區60個,國家級眾創空間達6家。創新主體更加活躍,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3500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432家,阿里巴巴成為全國首批企業雙創示范基地。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8%。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統籌融合,優布局強功能治環境,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五年累計投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7億元,建成區面積達68.9平方公里。星河路隧道、東湖快速路、疏港公路、秋石快速路延伸段等項目建成通車,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86.3公里。地鐵1號線余杭段開通運營,地鐵2號線、5號線加快建設。敷設污水管網382公里,污水處理能力達36.8萬噸/日。苕溪北塘加固工程主體基本完工,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全面開工,塘棲圩區防洪工程啟動建設。完成舊住宅小區管道燃氣改造3.38萬戶,新增變電容量320.7萬千伏安。開發地下空間450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500個。九峰環境能源項目開工建設。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完成區域總體規劃修編,加強城市設計規劃管控,加大核心區域建設力度,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未來科技城城市副中心形象加快顯現。市容環境大幅改善,完成12個入城口綜合整治,累計改造城鎮危舊住房6.7萬平方米,工程渣土、攤點亂擺等重點領域整治持續推進。推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垃圾增量得到控制。累計新增公交線路42條、投放公共自行車1.65萬輛,公交出行分擔率較2011年提升10個百分點。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先后建成智慧醫療、智慧停車、“全球眼”數字監控等平臺系統。

  農村發展更具活力。分類推進130個村美麗鄉村建設,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7個、省級森林村莊9個、市級精品村20個、精品線路4條、精品區塊2個,培育省級歷史文化村5個,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一期精彩亮相。提升改造15個老集鎮。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7.3萬戶,禁養生豬14.2萬頭、水禽386.2萬羽,完成全區溫室甲魚、黑魚養殖關停退養。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2016年村均年經營性收入達246萬元,較2011年增長113%,被評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

  美麗余杭加快建設。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實施治水項目1000余個,整治黑臭河82條,疏浚河道1159公里,整治排污口2450個。大力推進“五氣共治”,關停塘棲熱電廠、喬司垃圾焚燒廠,累計淘汰黃標車11411輛。強勢推進“三改一拆”,開展綜合環境專項整治大會戰,累計完成“三改”2356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1873萬平方米,創建“無違建”村(社區)302個,順利通過省“無違建”創建先進區驗收。扎實推進“四邊三化”“兩路兩側”專項整治,累計新增綠化面積1307萬平方米。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1.26萬畝,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區。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保基本促均衡抓治理,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公共財政累計安排民生支出525.8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10.8%。穩步推進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住房公積金等政策與老城區接軌,公共服務市區一體化進程加快。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推進全民參保登記,征地農轉非人員統一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6.55%、99.28%。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43個,新增機構養老床位5227張,區社會福利中心遷建項目竣工。構筑困難群眾兜底保障防線,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6.45億元。推行多元化安置模式,建成農民多高層公寓631萬平方米,回遷安置農戶16191戶。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被授予首批“浙江省文明區”稱號。廣濟橋、上塘河、杭州塘三個大運河點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保護“良渚實踐”獲國家文物局總結推廣。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中國曲藝牡丹獎、WBC世界拳王爭霸賽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通過驗收,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教育資源不斷拓展,引進浙江理工大學余杭校區、英國國王學院學校、學軍中學海創園校區、北外附屬杭州外國語學校等項目,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105個。教育質量持續提升,73所學校與老城區名校結對互助,高考一本上線率屢創新高,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深入推進區屬公立醫院改革,扎實開展“雙下沉、兩提升”,7家區屬醫院、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省市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社區責任醫師簽約服務覆蓋人口達18.86萬人。浙醫一院余杭院區、區三院遷建項目開工建設,區一院新院區建成使用,引進各類民辦醫療機構225家。平穩實施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4‰。區檔案館成功創建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統計、氣象、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助殘、老齡、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健康發展。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雙擁優撫安置等工作扎實推進。

  社會治理不斷加強。全面推進社會治理大聯動機制建設,建成啟用區級綜合指揮中心,不斷深化基層網格管理體系,推動資源整合、力量下沉、關口前移。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機制,積極防范化解企業“兩鏈”風險。深化“平安余杭”建設,全方位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社會治安秩序保持良好。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安全生產三項指標連續五年“零增長”。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機制,成功創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推進“法治余杭”建設,建成全國首個“區、縣法治國情調研基地”。全面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成為全國首批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按照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實作風、最佳效果要求,圓滿完成G20峰會服務保障任務。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統領,轉職能優服務提效能,發展保障不斷加強。

  依法行政全面深化。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重要工作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55件、政協提案1845件。嚴格執行行政決策程序,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推行區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

  體制機制不斷優化。全面落實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改革措施,加快完善適應融入主城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調整未來科技城、臨平新城、良渚新城、超山風景名勝區等管理體制,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錢江經濟開發區兩區合并,臨平與東湖兩個街道實行分設。塘棲小城市培育試點扎實推進。實施城管體制改革。調整完善鎮街財政體制,理順區本級與鎮街平臺財政分配關系。

  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實施“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依法清減行政審批事項642個,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服務提速50%以上,重點平臺基本實現辦事不出園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文化藝術中心、臨平城區智慧停車等項目試點PPP模式。初步建立覆蓋企業發展各階段的基金體系,規模居全省前列。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行政效能持續提升。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完成新一輪公務用車改革,累計清退辦公用房3.7萬平方米,“三公”經費下降65.7%。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設立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嚴格監管招投標、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公款存放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區政協的監督支持,離不開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和駐余杭各直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余杭發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區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還不夠快,雙創成果產業化成效不夠明顯,重大產業項目儲備不足,經濟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環境改善離群眾期盼還有差距,不穩定因素、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城鄉治理面臨諸多難題;城市基礎配套相對滯后,綜合交通路網體系不夠暢通;公共服務供給不夠均衡,教育、醫療、回遷安置等民生工作還有不少短板;鎮街綜合實力增長不快,可持續發展的載體和抓手不多,與重點平臺的互動融合需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復合型干部較為缺乏,一些干部責任心、執行力和廉潔意識有待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和改進。

今后五年目標和要求

  今后五年是余杭提前實現“四個翻一番”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力打造中國創新創業新高地、浙江信息經濟新藍海、杭州宜居宜游新城區的關鍵時期。區第十四次黨代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對今后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積極的作為,狠抓落實,奮發有為,不斷開創余杭發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區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一張藍圖繪到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建設高品質大都市新區,確保提前實現“四個翻一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山清水秀的余杭大地上,打造既充滿創新活力、又社會秩序井然的新余杭,為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榜樣而努力奮斗。

  今后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到2021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農業總產值達到86億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440億元以上;三產增加值達到136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580億元和330億元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6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7000元和47000元。

  今后五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一屆政府必須把握好以下四點:

  ——把握好總量與質量的關系,實現更有內涵的發展。余杭已經進入到經濟總量高位競進的發展階段,必須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力度,把發展的中心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推動“余杭速度”向“余杭質量”邁進。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補足科技創新短板,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成果就地產業化,進一步提升發展的科技內涵。必須堅持以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一號工程”為引領,全力構建更高質量、更高水準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發展的價值內涵。必須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在重大產業項目尤其是工業項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提升發展的項目內涵。

  ——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實現更有活力的發展。余杭的區位特征,決定了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生產要素、公共資源在城鄉間的合理配置,高水平推進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為此,我們必須處理好區與市的關系,推動規劃布局、交通路網、基礎配套、城市治理、公共服務與主城等高對接,使余杭在杭州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必須進一步處理好區與平臺、平臺與屬地鎮街的關系,增強區級統籌協調能力,促進平臺與屬地鎮街更好融合互動,使各平臺在全區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必須進一步關注鎮街發展,引導各鎮街依托資源稟賦,培育增長點、打響特色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形成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把握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更有底蘊的發展。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嚴峻的現狀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為此,我們必須保護好生態基底,持之以恒打好倒逼轉型升級組合拳,念好“拆治歸”三字經,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必須保護好自然資源,引導用地重心從使用增量向盤活存量轉變,強化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結構、時序安排的調控,大力推進存量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努力實現國土資源的永續利用。必須保護好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實現歷史與現代相得益彰。 

  ——把握好盡力與量力的關系,實現更有溫度的發展。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改善民生,新一屆政府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具質感。我們要認真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民生支出水平隨經濟增長同步提高,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民生短板領域不斷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同時,堅持從余杭區情和現實出發,與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實際財力相匹配,從必須辦、辦得了、能辦好的事情做起,以更加科學務實的態度回應群眾所期所盼。

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實施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建議2017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總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實現10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聚力創新創業,做強產業大平臺

  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強人才隊伍梯度建設,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4000名以上,認定“余杭工匠”20名。強化科技創新投入和源頭供給,確保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以上,新增發明專利授權400件。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增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深化科技創新“523”計劃,改造提升科創園區10個以上。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積極發展總部金融、私募金融、互聯網金融,新增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基金及管理公司100家以上。培育壯大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到51.5%。制定區內自主創新產品和服務推薦目錄,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企業創新力度。強化空間保障和政策支持,積極推動科創成果產業化項目在區內落地。

  提振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強基礎的支撐作用,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創新型產業領域投資力度,著力優化投資結構。深入推進“一號工程”,落實“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余杭試點方案,實施工廠物聯網建設項目20個,創建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10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3%以上。加大“四換三名”力度,加快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步伐,完成工業技改投入75億元,淘汰30家企業落后產能,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訂,強化品牌培育,打造一批行業“隱形冠軍”“單打冠軍”。推動特色小鎮主導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嫁接融合。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力爭新增上市企業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0家,鼓勵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區內落地。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積極實施“放心消費”行動,加快培育信息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等新熱點,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以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精致農業,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5家、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3家,爭創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區,農業增加值增長1.5%。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深度推進開放合作。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強化精準招商、敲門招商、以商引商,主動對接央企、500強企業,聯動各類產業基金加大市場化招商力度,著力招引一批優質產業項目。力爭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110億元,浙商回歸項目到賬資金80億元。著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不斷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占比,積極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以跨境電商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和并購重組,建立境外研發機構、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山海協作、區市協作。

  強化重點平臺支撐。未來科技城要圍繞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核心區示范區引領區和智慧余杭新高地,深化與浙大、阿里巴巴戰略合作,成立省創新研究院,加快夢想小鎮四期、創投小鎮、健康小鎮科創中心三期建設,扎實推進淘寶四期、中電海康等項目,做好“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試點工作,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400名,完成有效投資16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強化未來科技城對周邊鎮街的輻射帶動,深化與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作,推動科創成果產業化。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圍繞打造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重要一極,深化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推進中以國際醫療健康產業園、貝達夢工廠、老板電器新綜合智能制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完成工業投資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引進市外內資34億元,新增市級以上領軍人才8名,培育細分行業“單打冠軍”5家。臨平新城要圍繞打造東方米蘭時尚之都、中國智造服務業集聚地、產業互聯網創新港,提升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水平,確保藝尚小鎮基本成型、產業互聯網小鎮已建成樓宇基本完成招商,打造中國聯通南方創新創業中心,聯手海寧啟動閔家橋勝利區塊開發,舉辦好亞洲時尚聯合會年會、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等重大活動,完成有效投資104億元,引進投資管理機構10家,爭取服裝企業區域性總部、設計師平臺、稅收實現倍增。良渚新城要圍繞打造中國工業設計標桿、世界工業設計高地和全球設計資源集聚平臺,加快夢棲小鎮、生命科技健康小鎮建設,推進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院、中德工業設計中心等項目,全力辦好“兩會一獎”,引進創新設計產業項目50個,完成有效投資76億元。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要努力成為余杭工業重要增長極,強化產業鏈招商,完成工業投資8.8億元。

  提升協同發展水平。充分發揮重點平臺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鎮域經濟,著力形成“一區帶多園、大平臺帶小載體”的發展格局。余杭、瓶窯、塘棲、崇賢、運河等地要加大工業園區提升改造力度,加快“騰籠換鳥”步伐,進一步提升科創園區建設水平,拓展更多產業發展空間。喬司、星橋、五常、閑林等地要積極承接杭州主城產業溢出,大力發展都市經濟、創新型產業。南苑、臨平、倉前等地要積極推進“二次招商”,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徑山、黃湖、鸕鳥、百丈、中泰要利用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重點發展健康、旅游、文創、金融等生態友好型產業,扎實推進長樂創齡小鎮、中泰江南慢村、黃湖深居慢活民宿一條街、鸕鳥國際慢城、百丈好竹意小鎮、浙商銀行金融小鎮等項目,加快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建設。進一步提升西溪洪園、塘棲古鎮、超山等景區經營管理水平,加大存量物業招商力度,積極招引文創、金融等產業項目。啟動良渚文化國家公園建設,完成良渚文化藝術走廊城市設計,實施考古遺產展示園項目。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扎實推進大徑山農業產業集聚區建設。

  二、統籌城鄉治理,做優全域大環境

  狠抓治水治氣。持續攻堅“五水共治”。嚴格執行“河長制”,深入落實“一河一策”,全力推進“兩流域、三區塊”河道綜合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著力破解污水處理瓶頸,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敷設污水主干管網24公里,加快臨平凈水廠、余杭污水處理廠四期等項目建設。建立清淤輪疏機制,加大臨平、良渚、未來科技城等重點區域引配水力度。加快苕溪清水入湖、塘棲圩區防洪、彭公集鎮防洪治澇等項目建設,配合實施千島湖引配水工程,逐步推進山區農村大管網供水。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完成臨平城區PM2.5污染源解析,深化燃煤煙氣、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揚塵污染、餐飲油煙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嚴禁垃圾、秸稈露天焚燒。

  加快城市更新。統籌重點區域規劃布局,不斷完善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未來科技城等區域功能配套體系,著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國際化水平。大力推進臨平老城區有機更新,實施雨污管網改造提升,啟動廣嚴寺弄區塊舊城改造。開展16個城中村改造和27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完成7個城中村拆遷和7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改善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完成東湖公園、體育公園建設,實施臨平新城、未來科技城核心區亮燈工程,新增建成區綠地70萬平方米,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60萬平方米。著力完善公共設施,加快信息化基礎配套建設,編制實施農貿市場布點規劃,完成老舊小區管道燃氣改造5000戶,新建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變電所3座。積極推廣新型建筑工業化,扎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探索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加大農民安置房建設力度,加快回遷安置進度。

  強化城市管理。加強智慧城管平臺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城市管理加快融合。鞏固深化“無違建”創建先進區成果,嚴格實行新違建即查即拆,依法依規分類處置800萬平方米存量違建,推動拆后土地利用與周邊地塊整體開發、公益性功能性項目建設有效結合。攻堅征遷清零專項行動,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000畝,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4000畝。持續改善市容環境,大力整治戶外廣告、占道經營、渣土揚塵等城市管理頑疾。深化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提高垃圾分類質量,完善末端處置體系,在10個以上鎮街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減量化處理。九峰環境能源項目投入運營。

  建設美麗鄉村。按照農村景區化的目標打造美麗鄉村精品亮點,實施村莊環境修復工程,推進大徑山、中泰等精品區塊建設,基本完成4個特色示范村創建。啟動建設珍貴彩色森林改造試點1700畝以上,完成水田墾造、旱改水3000畝。重視農村建筑規劃引導管控,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建設杭派民居示范點。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完成縣道大中修30公里、通村聯網工程50公里,提升林區道路40公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擴面工程,全面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加快農村經濟新型業態發展,新建精品民宿5家,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5億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均年經營性收入達到265萬元以上。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名。

  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會治理大聯動機制,健全三級指揮和響應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優化社區布局規劃,完成村(社區)換屆選舉,培育“三社聯動”示范點200個,積極創建省級服務創新和社區治理實驗區。推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改30日工作法,壓緊壓實責任鏈條,滾動推進隱患風險整改消除。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健全領導約訪接訪、包案化解等機制,強化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調解處置。積極防范化解“兩鏈”風險,維護市場經濟正常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追溯和監管體系,提升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三、堅持以疏治堵,做暢區域大交通

  著力打通融入主城快速通道。啟動實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五年行動計劃,完成年度投資119億元。加快臨平副城“三路一環”項目建設,完成50%工程量。扎實推進滬杭高速余杭段抬升工程。全力保障省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確保地鐵2號線建成通車、5號線余杭段完成70%工程量,力爭杭臨線余杭段開工建設,積極做好運河二通道、二繞西復線、留祥快速路西延等項目前期征遷工作。加快城西高鐵樞紐及高鐵線路規劃研究,做好站點周邊及通道沿線規劃管控。

  著力完善區域之間路網體系。啟動連接三城三鎮的東西向城市快速路建設,先期開工文一西路至崇賢段工程,同時加快杭州“三環”快速路良渚至塘棲、運河段技術前期工作。完成新老320國道連接線(區界—五號橋)、良仁路(上塘高架—新104國道彭公互通)前期研究,著力推進臨平、良渚等重點區域過境車輛客貨分離。完成臨丁路三期、荊長大道(文二西路—綠汀路)有機更新,推進拱康路二期下穿繞城、荷禹路等工程建設。

  著力暢通區域內部“微循環”。啟動臨平城區交通治堵五年行動計劃,完成南大街鐵路涵洞改造前期工作及涉鐵審批,推進人民路(迎賓路—世紀大道)整治提升、南大街南延及整治(時代廣場—臨東路)等工程,改造世紀大道臨平一小路段、東湖路星光街交叉口、恒達橋等擁堵點,打通斷頭路、支小路8條,啟動臨平汽車南站遷建,編制實施主干道路、商業集中區域立體過街設施布點方案。推進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地下環路工程,開工建設綠汀路(文二西路—良睦路)、上和路,加快永樂區塊、文一西路南部片區支路網建設。提升良渚新城道路通行能力,完成7條支小路建設。開展重點區域公共停車場布點研究,啟動實施市民之家周邊2個立體停車庫項目。建設應用智能交通誘導系統,推行城區主干道禁左交通管理措施,大力整治違章停車、違法行車等交通陋習,著力優化交通秩序。

  四、聚焦體制機制,做深改革大文章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健全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機制,深化“大窗口”審批、投資項目代辦、“管家式”服務等審批模式,拓展延伸建設工程項目聯合竣工驗收,促進行政審批提速增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企業登記信息“雙告知”制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機制,實施統一的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質量、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加快形成“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按標檢查、一次到位”的監管機制。完善互聯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健全企業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在線咨詢、網上辦理、證照快遞送達”運行機制。落實“降成本”舉措和產業扶持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健全聯系服務企業長效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施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行政處罰事項劃轉,加快建立權責清晰、高效統一的行政執法職責體系。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落后產能騰退土地政策機制,實現企業分類評價與激勵獎懲相掛鉤。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置換,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重大基礎設施、特色小鎮建設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國企分類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整合重組,調整區水務公司管理體制。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與一元化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推行新型居住證制度,探索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推進塘棲、瓶窯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

  創新政府運行管理。強化平臺與鎮街融合互動,建立信息互通、定期會商機制,推動平臺與鎮街考核捆綁、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實現平臺鎮街協同發展。完善招商工作機制,組建招商專項工作組,配強招商隊伍力量,進一步增強招商工作合力。全面完成鎮街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平臺”建設。健全聯合執法常態化機制,保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安全生產等重難點工作順利推進。加快部門數據整合,推動部門信息共享,著力推進政府大數據建設。

  五、強化綜合保障,做實民生大事業

  加強文化文明建設。實施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擴大良渚文化影響力。深入挖掘余杭特色文化內涵,積極推進省文化強鎮創建工作,完成《章太炎全集》編纂出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區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持續提升鎮街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深入開展“醉美余杭”等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打造“我們余杭人”精神文化品牌,精準開展普法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引導壯大志愿者群體,促進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統籌全區教育規劃布局,加快推進杭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瓶窯中學擴建、塘棲中學遷建等項目建設。實施新一輪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深化“名校名師名校長”培育,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積極創建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區。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合作機制,中職學生就業率達到97%以上。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政策,推進教師聘用權與使用權分離,統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推進健康余杭建設。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提高重大傳染病、慢性病防控能力,積極創建全國健康促進試點區。承接省市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推進區屬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構建四級聯動的全覆蓋醫聯體。推廣健康簽約服務和醫師多點執業。有序推進浙醫一院余杭院區、良渚醫院等項目建設,確保區中醫院建成投用,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啟動全國殘疾預防綜合實驗區試點工作,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統籌推進健身步道、騎行道、社區小型運動場等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建設覆蓋城鄉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就業、社保政策和經辦服務與老城區全面接軌。精準幫扶各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7萬人,引導和幫助5000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健全適應多元化需求的養老服務體系,為全區6.3%的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啟動實施殘疾人九大全面小康提升計劃,健全分級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支持慈善、紅十字事業發展。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最緊迫、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問題,努力辦好以下八方面民生實事:一是回遷安置方面,開工建設農民多高層公寓50萬平方米、竣工25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農戶3500戶。二是農貿市場建設方面,在臨平新城開工建設2個農貿市場,新建農貿市場檢測室10個。三是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新增20條垃圾不落地“音樂線”,開通大件垃圾清運專線。四是公共交通方面,新增、優化公交線路10條,新建擴容公共自行車服務點5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五是養老助殘方面,打造50家綜合性、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失能失智老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每人每月提高200元;在區五院設立殘疾人康復中心。六是醫療衛生服務方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遠程會診2萬人次以上,區屬以上醫院專家下基層坐診不少于1800人次;啟動電視智慧醫療項目,為39萬戶家庭提供預約掛號等智慧醫療服務。七是文體設施方面,新增文化禮堂15個,新建健身苑點30個,在臨平新城新建4.5公里東湖慢行綠道。八是公共安全方面,治理改造城鎮C、D級危舊住房1.2萬平方米,新建出租房智能門禁系統2000套,完成地質災害治理4處、搬遷避讓2處。

  各位代表,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做好統計、檔案、公積金、氣象、地方志、外事、人防、國防教育、民族宗教、臺灣事務、僑務、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推動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建設高品質大都市新區的重要使命,新一屆政府將堅持把加強自身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順應新趨勢、踐行新理念,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創新施政、高效理政和廉潔從政能力,努力鍛造余杭鐵軍,全力打造現代政府。

  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各項工作的基本準則。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加強規范性文件管控,加大復議糾錯力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

  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政府各項工作的根本宗旨。深化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下大力氣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性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提高服務群眾、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便民服務體系,促進便民事項向基層延伸,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堅持把創新破難作為政府各項工作的重要命題。加強干部學習培訓,強化專業思維、專業素養,提高政府工作專業化水平。推行有效投資、工業投資、招商引資引稅考核三個“一票否優”,建立重點工作大督查大比武制度,完善容錯免責機制,推動各級干部鍥而不舍抓落實、擔當有為破難題。

  堅持把勤政廉政作為政府各項工作的內在要求。大力倡導少說多做、簡潔高效的工作作風,簡化行政流程,減少繁文縟節,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謀發展、促改革、惠民生上。層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防廉政風險,嚴格秉公用權,進一步樹立政府良好形象,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新征程任重道遠,新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勇立潮頭敢為先,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全面建設高品質大都市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榜樣而努力奮斗!

 

有關名詞解釋

  一號工程:杭州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將發展信息經濟、推進智慧應用作為全市“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大力推動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加快信息化、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

  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是余杭區“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三城一區域”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平創業城規劃范圍包括臨平、東湖、南苑、星橋、運河、喬司、崇賢街道及塘棲鎮、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定位是打造杭州東部副中心、長三角南翼重要戰略節點。良渚文化城規劃范圍包括良渚、仁和街道及瓶窯鎮東部、徑山鎮部分地區,目標定位是打造杭州北部副中心、“新硬件時代”創意高地。

  三化四分:是指通過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

  五氣共治:是指治理燃煤煙氣、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揚塵污染、餐飲油煙。

  三改一拆:是指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筑。

  四邊三化、兩路兩側專項整治:四邊三化是指對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開展的潔化、綠化、美化行動。兩路兩側專項整治是指對公路、鐵路兩側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綠化缺失等10方面問題的整治。

  雙下沉、兩提升:是指以“人才下沉、資源下沉”為手段,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提升”。

  四張清單一張網:是指政府權力清單及責任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浙江政務服務網。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是指將由市場監管(工商、質監)及稅務、人力社保、統計等部門分別核發的不同證照,整合為由市場監管部門核發的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先照后證:是指從事后置許可經營項目的市場主體,先向工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再到許可審批部門辦理許可審批手續。

  四個翻一番:是指區委十三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的“力爭到2018年,實現‘四個翻一番’,即全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四換三名:“四換”是指推進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三名”是指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是指省委人才辦、省金融辦、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專門圍繞人才這一核心要素,致力集聚國際人才資源、強化人才資本對接、優化人才金融服務而設立、打造的全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第一個國際人才板塊。

  兩會一獎:“兩會”是指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一獎”是指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

  兩流域、三區塊:“兩流域”是指運河流域、上塘河流域,“三區塊”是指喬司區塊、良渚區塊、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社聯動:是指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通過社會組織實施項目和政府購買服務,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者協調聯動機制。

  三路一環:是指秋石快速路余杭段、石大快速路余杭段、東湖快速路余杭段和臨平環線快速路。

  杭州“三環”快速路:是指在現狀繞城高速與在建的杭州繞城西復線之間,利用104、329、235和320國道線位,連接各副城和組團的杭州都市圈城市快速通道。

  企業登記信息“雙告知”:是指市場監管部門在書面告知“先照后證”的商事主體到相關審批部門辦理許可手續并憑許可證或批準文件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同時,及時將頒發營業執照的商事主體名稱、住所(經營場所)、涉及許可經營項目、聯系電話等登記信息抄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雙隨機、一公開:是指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垃圾不落地“音樂線”:是指采用音樂告知的方式,開展沿街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收集清運,取消沿街原有垃圾桶,有效改善街容市貌。

 (聲明;此文有刪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