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陳如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為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書寫余杭擔當的一年;是全國“雙創”周主會場活動在我區成功舉辦、“雙創”動力匯聚澎湃的一年。一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推進“三個全域”建設,全力攻堅“五場硬仗”,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完成財政總收入726.4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1.45億元,分別增長16.5%、16.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7%。
(一)經濟質效在轉型升級中持續提升。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穩中求進、進中求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力穩企業。設立親橙辦、親企辦、親禾辦,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累計走訪企業3.14萬家次,解決問題2600余個。推進13項營商環境便利化行動,出臺“全域創新66條”,新增減稅降費70億元。創新政府產業基金、政策性擔保、還貸周轉應急資金運作模式,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推廣應用“訂單+清單”預警預判監測系統,預計外貿出口增長5%。加快調結構。深化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建設,預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居全市首位,增長18%。啟動實施“新制造業計劃”,預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5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4%。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蟬聯服務業發展綜合評價全省第一。提升發展現代農業,預計增加值增長2.5%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六連增,余杭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國家級創建名單,獲評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區。持續擴需求。大抓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堅持開展“雙集中”活動,集中開工重大項目95個,“152”工程開工率達83.33%,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集中簽約項目170個,實際利用外資超10億美元,成功招引字節跳動、優必選等重大項目。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奮力促開放。制定實施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啟用浙江人才大廈先導區塊,建成夢想小鎮滬杭創新中心,與合肥包河區共建合杭夢想小鎮。阿里巴巴eWTP秘書處正式掛牌。鼓勵企業“走出去”,完成中方境外投資額2.3億美元。
(二)發展動能在新舊轉換中持續增強。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系統集成、久久為功,著力打造全域創新策源地。創新載體加快建設。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超重力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阿里達摩院一期完成供地,中法航空大學順利奠基,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余杭)揭牌成立。浙大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智能網聯駕駛測試和評價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相繼落戶。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新增創新創業物理空間184.3萬平方米。創新活力日益顯現。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比例為4%,新產品產值率達49.3%,年度科技進步統計監測變化情況綜合評價居全省首位。3家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歷年新高。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4家,列全省第一。上市企業總量達25家。新增工信部單項冠軍2家,隱形冠軍總數全省居首。新設內資企業數增長37.2%。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4900余名,其中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49名,新增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3.37萬名。傳統動能持續提升。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引進supET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浙江分院(分中心),搭建行業級平臺7個。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89個、“機器換人”項目105個,4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項目,產業數字化發展評價列全省第一。關停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生產線)113家(條),完成“低散亂”塊狀行業淘汰整治。實施工業園區提升改造項目58個,盤活低效工業用地1029畝。平臺建設提檔升級。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成功引進康納直升機、信達生物等一批重大實體產業項目,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實現全覆蓋。未來科技城累計孵化培育營收超5000萬元企業139家,夢想小鎮入選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推廣名單,阿里全球總部、菜鳥網絡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臨平新城迎賓路產城融合軸全線亮相,央企區域創新中心初步成形,長三角數字經濟產業園、藝尚小鎮瑞麗輕奢街區開工建設,工業互聯網小鎮正式啟用。良渚新城成功招引金證引擎等29個優質總部項目,國際生命科技小鎮先導區塊入駐項目25個,夢棲小鎮入選省級雙創示范基地。錢江經濟開發區正式掛牌,浙大電氣裝備創新中心、中創為量子通信等22個項目成功落戶。
(三)城鄉品質在內外兼修中持續優化。堅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城鄉聯動、統籌推進,加快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城市建設提速增靚。完成國土空間發展大綱編制。配合推進城西高鐵樞紐中心、湖杭鐵路、繞城西復線、運河二通道等省市重點項目。加快軌道交通建設,16號線建成試運行,5號線首通段開通運營。世紀大道快速路建成通車,東西向快速路、望梅路互通等工程扎實推進。啟動實施臨平片區靚城行動,全面推進“6化行動18類工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圓滿收官,獲評省級優秀,首批6個美麗城鎮試點啟動建設。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試點順利開展。建成5G基站2546個。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啟動美麗鄉村“1510”行動,完成121個精品村、6個精品區塊建設,培育AAA級景區村莊10個,獲評省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區。承辦市首屆海內外農創客大賽,完成首批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招聘,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總量與增量均列全市第一。深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新型業態,實現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直接經營收入11.7億元,全面消除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基本完成美麗公路“八口八線”建設,建成“四好農村路”352公里。新增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項目4個。城市治理不斷加強。深化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100%,日均回收利用量增長104.7%,年進場量下降7.71%。攻堅“無違建”創建,處置違法建筑515萬平方米,清理整治“大棚房”問題點位102個。消納渣土1020萬立方米。大力整治車輛亂停、出店經營等城市治理頑疾,積極打造城市管理精品樣板區塊。文旅融合成效初顯。編制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扎實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接待國內外游客數、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8.8%、20.8%。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精彩亮相,成為文化旅游熱門首選地。啟動大運河文化帶(余杭段)節點項目建設,拆除碼頭14家。加快大徑山旅游開發,協調推進徑山寺復建工程,建成徑山禪茶第一村。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指數躍居全省首位,獲評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深化“五水共治”,開工建設治水項目834個、完工720個,創建“污水零直排”鎮街7個、生活小區128個,建成省市級“美麗河湖”5條,重點控制斷面水質達到V類及以上,順利通過國家城市黑臭水體專項督查。臨平凈水廠正式運行,余杭、良渚污水處理廠四期及徑山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穩步推進。強化大氣污染防治,開展揚塵治理專項行動,淘汰國III柴油車2888輛、上道路運輸拖拉機2040輛。
(四)社會事業在共建共享中持續進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守住底線、全力補短,積極探索全域治理現代化。民生保障不斷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增長17%,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順利完成。鞏固社保市區一體化成果,推進參保擴面提質。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登記失業率為1.7%。新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家、示范型照料中心30家,10.4%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加大困難家庭兜底保障力度,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1.52億元。創建無障礙社區25個。在全省率先完成退役軍人三級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開工安置房805萬平方米,竣工124萬平方米,回遷安置3204戶。開工建設農貿市場9家。公共服務更加優質。亞運場館、余杭博物館等項目加快推進,章太炎故居紀念館完成改擴建,“相約”“美麗洲”等文化惠民活動蓬勃開展。教育品質持續提升,高考一段率達39.2%,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達95.2%。學校項目建成投用25個、開工建設35個,完成公辦小學、幼兒園空調和新風系統加裝。實施中小學“區管校聘”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引進名優教師100名、省特級教師7名。深化健康余杭建設,組建5個醫共體,建成2個院士工作站和11個區域診療中心,上線健康余杭門戶。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考核評估。區三院整體遷建項目竣工,新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2家。社會治理卓有成效。落地應用杭州城市大腦·余杭平臺,安監、防欠薪等模塊運行取得積極成效。推動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建立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省市現場會在余杭召開。落實區領導包案化解和約訪接訪制度,積極防范化解網絡借貸、實體市場等重點領域風險。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安全生產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33.8%。成功創建省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社會共治逐漸形成,實現村社民主協商議事會建設全覆蓋。
(五)發展環境在改革轉型中持續改善。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務模式轉型。“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60天”,新批工業用地100%“標準地”出讓,“一件事”聯動辦理、一次辦結覆蓋81個事項。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覆蓋事項367項,辦事提速51.6%。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一窗受理”平臺鎮街全覆蓋、綜合辦事自助服務機村社全覆蓋。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建成全國首個地方政府互聯網產權交易中心。全省首試“人才創業險”。小城市試點培育成效明顯,瓶窯獲得省級考核優秀。深化“三農”改革,出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小共保體”。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推進區屬國企改革,成立區環境集團。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向區政協通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共590件。深化“三服務”“三大比拼”等活動,開展“兩高一低”專項整治,精簡文山會海,嚴格督查考核,加強審計監督,深化廉政建設,著力營造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
一年來,我們堅持政府、企業、社會協同發力,全力協助臺江、天柱、咸豐三縣攻堅精準脫貧,扎實推進對口幫扶、山海協作、區市協作。堅持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雙擁等工作不斷加強,統計、公積金、郵政、氣象、地方志、外事、港澳臺僑事務、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和駐余杭各直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余杭發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區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創新發展支撐力還不夠,創新轉化績效還需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產業總體競爭力還不夠強;城市能級有待提升,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承載力與城市化快速推進還不相匹配;公共服務優質化均衡化水平還不夠高,教育、醫療、養老等事業離群眾美好生活需求還有較大差距;社會治理面臨諸多新情況、新問題,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等等。同時,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現代化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克服和改進。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收官“十三五”、謀劃“十四五”的承上啟下之年。當前,余杭正處在從縣域治理向城市治理轉型的關鍵期。我們要根據所處歷史方位和發展基礎,全面實施“區域五治”,建立健全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體制機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發展勝勢,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2020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市區委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大治理”理念,錨定“干好一三五,爭當排頭兵”,以高水平治理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三個全域”建設,奮力攻堅“五場硬仗”,加快實現“東部崛起、中部興盛、城西騰飛、西部富美”,全力打造杭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橋頭堡,進一步打響“中華文明圣地、創新活力之區”城市品牌。
建議2020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財政總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均增長12%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完成省市下達平安建設和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著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堅持“雙擎驅動”,著力構筑現代產業新高地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雙引擎”,為高質量發展夯實產業支撐。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深挖浙大、阿里兩座“金礦”,鞏固提升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等優勢產業,積極引培5G應用、區塊鏈、虛擬現實、下一代半導體等新興產業,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大力提升創業孵化、研發設計、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確保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全力推進阿里全球總部、vivo全球AI總部、OPPO全球移動終端研發總部等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項目,提升發展5G創新園、區塊鏈產業園等載體,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后勁。鞏固工業互聯網先發優勢,充分發揮阿里supET、工業富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用,實施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300個。
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大力培育高端裝備、生物經濟、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完成工業投入120億元。加快智能制造,推動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實施“機器換人”項目100個,建設無人(黑燈)工廠(車間)3個以上。加快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推動家紡服裝等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聚焦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精準扶持生物經濟發展,高水平建設省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國際生命科技小鎮和未來科技城生命健康科創園區。積極培育“浙江制造”品字標,新增國家、行業、省級地方和團體標準制修訂12個。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提升改造倉前高橋、開發區印染區塊等工業園區,盤活存量低效工業用地1000畝以上,建設小微企業園7個。加強工業用地保障,嚴守全區48平方公里工業用地規模底線。
加快升級市場主體。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0家、省科技型企業200家,創建省級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30家,確保符合產業導向的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設置率達到50%,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落實“鳳凰計劃”,力爭新增上市企業3家以上,科創板上市取得實質性突破。深入實施“雄鷹計劃”“雛鷹計劃”“雙百計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隱形冠軍。落實新產品和制造精品推廣計劃,支持企業開拓市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試點企業加快向市場化、實體化轉型。
持續釋放需求潛力。以具有乘數效應的投資項目為重點,加強項目招引和落地推進,著力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高端制造業領域,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認真落實穩外貿各項舉措,著力培育外貿新增長點,確保外貿出口占全市份額保持穩定。推動消費提質升級,大力支持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探索新零售商業模式,鼓勵發展夜間經濟,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加快發展樓宇、總部經濟,力爭稅收超億元樓宇達到8幢,開展首批星級樓宇評定授牌。
二、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以產業平臺高質量發展為支撐,加快高端資源匯聚和創新生態建設,打通創新孵化與產業轉化鏈條,堅定不移建設環境更優、效益更高的創新活力之區。
提升平臺能級。落實統籌治區理念,加大空間、產業、項目、資源統籌力度,進一步形成平臺鎮街互動融合、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持續做強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扎實推進浙大高端裝備研究院、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力爭培育產值超百億企業1家、50億企業3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未來科技城要圍繞“一城三中心”布局,高標準規劃建設未來科技文化中心、城西高鐵樞紐中心、南湖科學中心,大力提升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發展質效,加快落地與周邊鎮街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臨平新城要做強數字時尚、工業互聯網、跨境電商等主導產業,高標準推進九喬國際數字商貿城開發,加快打造長三角數字科創園、高層次人才創新城等十大創新產業園區,新增重大創新型項目30個。良渚新城要全面融入杭州大城北開發建設,加快打造國際商務區核心區,引進國內外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數字文化企業不少于5家,力爭夢棲小鎮通過省級特色小鎮驗收命名。錢江經濟開發區要在省級開發區排名中進位前移,加快浙大電氣裝備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加速器等項目建設,拓展產業空間800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建強創新載體。搶抓杭州創建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機遇,加快重大創新載體和科研重器建設,確保北航中法航空大學、阿里達摩院一期開工建設,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工程竣工投用,扎實推進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浙江理工大學余杭校區(時尚學院)等項目建設。加快布局重量級研發機構和產業創新中心,支持阿里巴巴爭創國家先進系統芯片產業創新中心和數據智能創新技術中心,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浙江分院(分中心)、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研究院等平臺實質性運作。深入實施大孵化器戰略,確保新增孵化載體40個、物理空間185萬平方米,著力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度高、產業優勢明顯的專業園區。實施特色小鎮“六高”提升行動,加快培育航空航天科技小鎮。
匯聚創新資源。堅持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優化升級人才政策體系,加強人才專項住房建設統籌,推廣“人才創業險”,探索舉薦人制度等人才評價方式,加大“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力度,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500名、高技能人才2300名。深入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強國際國內頂尖科研院所與區內優勢產業對接合作。完善杭州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運營平臺,構建快速授權、確權、維權的保護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加強技術轉移、檢驗檢測等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拓展開放合作。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探索建設長三角南翼“人才特區”,啟動建設浙江人才大廈,加快打造長三角企業創新研發總部基地。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eWTP秘書處實體化運作,提升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鼓勵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并購重組、建立境外研發機構和生產基地。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地位不動搖,緊盯先進地區、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開展“飛地”招商、駐點招商、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積極謀劃一批省市縣長項目工程。認真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合作、對口幫扶、山海協作、區市協作。
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考評指標體系,實施營商環境便利化行動,落實新一輪減稅降本舉措,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減負賦能。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支持浙江人才小額貸款公司運作,搭建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動投貸聯動模式運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全面實現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全過程審批“最多80天”改革。加快“移動辦事之區”建設,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規范事中事后執法監管,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環境信用差別化管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應用,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充分發揮親橙辦、親企辦、親禾辦等服務主體作用,暢通“親清直通車”,把精準服務、解決問題落到實處。
三、堅持品質建城,著力實現城市能級新提升
以城市國際化現代化為方向,推動靚城行動全域覆蓋,加快城市形態革新、功能完善、品質提升,全力建設高能級大都市新區。
加快城市改造更新。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深化臨平老城區等重點區域控規編制。加強重點區塊城市設計,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高標準規劃建設臨平新城城市地標、未來科技城綠汀路城市綜合體、良渚新城華潤萬象城等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南湖綜保工程,提升發展迎賓路、荷禹路等軸線。加快臨平老城區、開發區老城區有機更新,推進余杭直街和星橋、閑林、獐山等老集鎮舊城改造。完成塘棲、瓶窯等6個省級美麗城鎮創建,落實小城鎮環境風貌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推動老舊小區功能完善、空間挖潛和服務升級。聚焦“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積極推進未來社區建設試點。探索喬司等地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釋放城市發展空間。堅持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在停車管理、街面巡邏等領域加強智慧應用,努力實現“科技讓城市更美好”。
加快完善功能配套。扎實推進亞運場館、余杭博物館等改擴建項目,加快建設鎮街文體大樓、社區多功能運動場、休閑公園等項目。完善供排水設施,開工建設臨平自來水廠,加快啟動臨平北、仁和污水廠以及仁和污泥處置廠等項目,完成余杭、良渚污水處理廠四期建設。全力保障白鶴灘特高壓直流工程等重大電網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民豐、勾莊等5個輸變電項目。實施公交場站項目4個,新建、擴容公共自行車點位40個。加快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點區域5G網絡連片覆蓋。
加快暢通交通路網。落實交通強國戰略,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全力保障湖杭鐵路、繞城西復線、運河二通道等重大項目推進。配合做好地鐵3、4、9、10號線、機場快線以及杭海、杭德等城際線建設,確保5號線后通段、16號線全線開通運營,主動對接全市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和四期建設規劃編制。積極謀劃星都大道、藕花洲大街綜合整治等項目,啟動實施東西向快速通道地面段工程、崇賢至東湖路連接線二期,開工建設望梅快速路北延、東湖快速路北延、莫干山快速路,加快推進滬杭高速抬升、文一西路改造提升、星光街整治改造等工程建設,確保望梅路互通、迎賓大道北延隧道建成通車。不斷完善重點平臺主次干路、支小路網,積極打通跨區域斷頭路。
四、堅持美麗發展,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新典范
以“兩山”理論為指引,加強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加快建設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的大美余杭。
提升環境質量。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機制,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深化“五水共治”,創建“污水零直排”鎮街10個,建設“污水零直排”工業園區9個,提升改造農村污水分散式處理終端100個,創建“美麗河湖”3條,確保市控以上斷面水質穩中向好、預警河道全面消除。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餐飲油煙、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爭實現建設工程揚塵“全面清零”。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推進污染地塊修復。強化固廢治理,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深入推進垃圾治理,加快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力爭實現生活垃圾進場總量下降3%。深化“無違建”創建,處置違法建筑300萬平方米。
加快鄉村振興。力爭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響“禹上田園”品牌,農業增加值增長2%。深化美麗鄉村“1510”行動,形成村點出彩、沿線精美、多業融合的美麗鄉村示范帶。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出臺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長效管理政策,落實“十不十宜”規定。把整治村莊與經營村莊結合起來,激活農村經濟新業態,支持田園綜合體、民宿集聚村落等項目建設,面向全國招聘農村職業經理人3名,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2億元以上。落實村集體經濟發展“一鎮街一方案”,完善村級留用地政策,確保村均年經營性收入增長8%以上,全面消除年經營性收入70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精準施策推進低收入農戶創業就業,確保年收入增長10%以上。
推進文化興盛。以打造良渚古城遺址文旅融合IP群為引領,做好“三大文化”串聯文章,實施文旅“1010”工程,爭創省級文旅融合改革試點區。以建設良渚國家文化公園為目標,持續放大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效應,不斷加強遺產保護管理、預警監測,有序推動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修編,組織實施遺址公園陳列展示、基礎配套提升,建成開放老虎嶺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加快建設以良博院二期等項目為重點的良渚文化藝術走廊,著力打造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地標。對標中央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要求,完善大運河文化帶(余杭段)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干線碼頭征遷4家、整改提升5家,啟動建設良渚、塘棲、崇賢、運河等地景觀工程6個。統籌大徑山區域開發建設,加快徑山禪茶文化中心、黃湖六善酒店、鸕鳥溫泉、百丈竹文創中心等項目建設,培育AAA級景區、景區鎮各1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啟動實施玉架山遺址公園項目,推進區非遺綜合展示館建設。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創作更多彰顯余杭特色的文藝精品。
五、堅持共建共治,著力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
以區域治理現代化為目標,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公共安全防控、城市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營造安定有序、和合共美的社會生態。
強化基層治理。加強社區建設,打造居民驛站等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探索在工業功能區建設公共服務站,創新推進社區微治理,積極爭創全國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綜合管理,推動管理職責下沉、權力下放,推進業委會工作標準化建設,積極創建“美好家園”住宅示范小區。加大樞紐型、支持型社會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推動社會組織更好參與社會治理。強化共商治區,推廣“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等鄉村善治品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數字治區,做實“城市大腦”,拓展應用模塊,探索構建城市運行監測預警、監督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深化平安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聚焦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持續滾動開展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完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決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聚焦網絡訂餐、農村聚餐、校園食品等重點領域和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重點區域,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營造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健全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加快圩區防洪排澇、山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整合應急管理資源,提升應急救援統籌協調能力。
促進社會和諧。強化源頭治區,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方法、作風運用到社會治理領域,加強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推進警源、訴源、訪源“三源治理”。完善網絡交易、欠薪等領域“互聯網+”一站式糾紛化解平臺,推進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建設,加強信訪積案化解和初信初訪辦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硬仗,盡快消除網絡借貸風險,加強非住宅類經營性用地項目風險防控,落實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計劃。強化人文治區,深化“余杭好家風”“美麗余杭人”等先進選樹活動,推廣市民文明積分,深入開展普法學法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做好統計、公積金、郵政、氣象、地方志、外事、港澳臺僑事務、國防教育、人民防空等工作。
六、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增進美好生活新福祉
以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落腳點,不斷加大民生投入,持續改善民生事業,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推進“美好教育”,統籌提升城鄉辦學水平,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落實學校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工建設良熟九年一貫制學校、風荷路中學等26個學校項目,建成啟用新塘棲中學、新城東中學等21所學校。深化教育人才引培,引進區外名優教師100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謀劃職業學校建設,推動職教創新和產教融合。抓好“陽光體育”、5G智慧校園建設、AI課程全覆蓋等教育民生熱點,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深化健康余杭建設。實施“15+X”健康余杭行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定在35%以上。深化醫共體改革,加大優質醫療資源引進和下沉力度,提升醫療救治能力。開工建設區五院改擴建項目,加快推進良渚醫院整體遷建、華潤國際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確保浙醫一院余杭院區建成投用,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達到省級規范化標準。強化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持續推進“名醫名護名科”培育行動。加強健身場地建設,引進重量級品牌體育賽事,推廣全民健身活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精準幫扶各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95萬人。鞏固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參保質量。完善醫保付費方式,強化醫保基金監管。加強低保、低邊和特困家庭動態管理,確保困難群眾得到精準救助。健全高齡、失能老年人政策保障體系,加強居家養老服務護理隊伍建設,試點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社區,積極打造養老服務綜合體,力爭實現為老助餐服務鎮街全覆蓋。加強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完成退役軍人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推進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爭創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加快安置房建設,推進回遷安置提速。加強動態監測,全面消除新發現的城鄉危舊房。
辦好政府民生實事。各位代表,區政府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前期廣泛征集、仔細遴選、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12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現提交大會,請予審議。1.住房保障項目。開工建設安置房100萬平方米,單體竣工安置房120萬平方米。2.老舊小區住房改善項目。完成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35萬平方米,同步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完成加裝35臺。3.教育惠民項目。完成公辦初中、高中空調和新風系統加裝;將5G技術應用于“互聯網+教育”,建設示范學校10所以上。4.養老服務項目。新增5家鎮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5家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新增20家老年人集中配(送)餐中心。5.健康惠民項目。新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站25家;在學校、景區、文化體育中心等公共場所配備AED機(自動體外除顫器)200臺;組織開展應急救護培訓600場以上,受訓人數不少于4萬人。6.就業促進項目。提升改造臨平、余杭、塘棲就業服務中心,建成瓶窯、良渚、仁和就業服務中心;開展高質量就業城區建設,全年就業培訓2萬人次以上,SYB(創辦你的企業)創業培訓300人以上,舉辦招聘會40場以上。7.農貿市場項目。開工建設農貿市場6家;創建放心農貿市場4家。8.食品安全項目。創建名特優食品作坊2家;建設農村家宴放心廚房20家,創建示范型放心外賣店50家。9.文化惠民項目。新增農村文化禮堂20個;開展文藝惠民演出200場。10.交通改善項目。建立全區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多渠道發布停車引導信息;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000個以上;改造單點信號燈、老舊智能交通設備559個(套),實現信號燈遠程智能控制全覆蓋;新增、優化公交線路不少于15條。11.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及西部農村飲用水保障項目。實施已建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完成改造5000戶;實施西部五鎮農村飲用水保障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02萬。12.農村道路提升改造項目。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完成鄉村道提升改造350公里。
七、堅持務實擔當,著力展現政府治理新水平
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區政府將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動政府治理效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從嚴從深,做到政治過硬。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系統履職全過程。深化清廉余杭建設,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防控,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依法依規,做到科學行政。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廣泛接受巡察、司法、審計、輿論和社會監督,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試點開展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執法權限下放。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工程變更、招投標、估概算審核等重點環節管理,規范政府購買服務,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踐學踐行,做到擔當有為。大興求學求知之風,不斷掌握新知識、開拓新視野,加強現代化專業化能力建設。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針對全局問題和關鍵問題,多從規律上把握、從制度上解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政府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進職能重塑、流程再造、業務協同、效能提升。高標準編制“十四五”規劃,繪好未來發展藍圖。攻堅“五場硬仗”,做到重任面前不懈怠、矛盾面前不回避。
求真求實,做到高效服務。完成事業單位改革,提升事業單位公益服務能力。完善塊抓條保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真心實意為基層和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大幅壓減辦展辦會,一般性項目支出壓減10%,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壓減5%,切實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優化績效考核和督查督辦,以“釘釘子”精神將重點工作抓緊盯牢、落細落實。
各位代表,實干成就夢想,奮斗贏得未來。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全面推進“三個全域”建設,全力攻堅“五場硬仗”,高水平推進區域治理現代化,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有 關 名 詞 解 釋
親橙辦、親企辦、親禾辦:親橙辦,即服務保障阿里巴巴領導小組辦公室;親企辦,即服務保障重點企業工作專班;親禾辦,即服務西部鄉村振興工作專班。
全域創新66條:《關于加快全域創新策源地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余政發〔2019〕17號)的簡稱,涵蓋6個方面66條政策意見。
新制造業計劃:即推進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計劃,主要目標是通過5年(2020—2025年)努力,實現全區制造業在規模質效、項目投資、創新能力、企業梯隊培育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將余杭區打造成為全市“雙引擎”發展引領區、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區、全國智能制造標桿區。
“雙集中”活動:即集中開工、集中簽約活動。集中開工,即每季度集中組織一批重大產業、基礎設施、民生項目在一個季度內完成實質性開工建設;集中簽約,即每季度為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開展的集中簽約活動。
“152”工程:即省市縣書記、縣長工程,省市區三級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每人每年牽頭謀劃招引1個總投資100億元、50億元、2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
6化行動18類工程:根據“靚城行動—推動東部崛起”方案,開展“美化、序化、潔化、亮化、功能化、顯文化”6大行動,實施道路綜合整治提升、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老城有機更新等18類工程。
美麗鄉村“1510”行動:重點建設“一核五線十點”,即推進大徑山美麗鄉村核心樣板區建設,打造大運河文化帶、西部訪茶尋幽線、塘棲水鄉風韻線、中泰慢谷風光線、良渚文化風情線等5條精品游線,培育10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
人才創業險:我區聯合人保財險浙江分公司、太保財險浙江分公司推出的創業險產品,主要包括“科研保”“創客保”“科創E保”等3款產品,重點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及所在科技企業或項目研發,以及研發團隊生活經濟補助提供保險保障。
小共保體:由安信農險、人保財險和太保財險聯合組成的余杭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共保機構。
兩高一低:即行政案件發案量高、行政案件敗訴(糾錯)率高、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低。
三大比拼:即雙招雙引、項目推進、“三服務”三大比拼活動。
五場硬仗:即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提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城市發展能級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大民生項目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五場硬仗。
鳳凰計劃:即省政府提出的關于推進我省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的行動計劃。
雄鷹計劃:即以汽車制造、數字經濟、高端裝備、醫藥化工、時尚消費等六大領域為重點,分年度在全省遴選100家左右企業,重點支持其成長為全球行業標桿。
雛鷹計劃:即在全市范圍內扶持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群體,實現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雙百計劃:即在全區行業龍頭(標桿)、示范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中分別遴選100家大企業大集團、100家成長型優勢企業,分別給予一定獎勵,以支持我區優質企業創新發展、做大做強。
特色小鎮“六高”提升行動:即特色小鎮梯隊建設“高升”、產業培育“高端”、科技驅動“高能”、功能提升“高品”、服務優化“高標”、市場運作“高效”行動。
十不十宜:即美麗鄉村建設10個負面清單和10個正面導向。
文旅“1010”工程:即10個文旅大項目、10個酒店項目。
“15+X”健康余杭行動:即健康中國行動15項和省市區健康行動X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