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干好一三五、爭當排頭兵”目標,攻堅“三個全域”建設,打好“五場硬仗”,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全年實現高質量增長。

一、綜合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2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3051.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增幅高于全國2.3%、全省3.6%、全市3.9%平均水平。

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2.62億元,下降0.2%;第二產業增加值676.93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2322.06億元,增長5.0%。全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23.1:75.0調整為1.7:22.2:76.1,第三產業占比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708.0億元,增長5.6%,占生產總值比重為56.0%。全區281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單位共實現營業收入4877.98億元,增長11.3%,其中,信息軟件、數字內容產業營業收入增幅分別達11.0%、10.7%。

(二)財政收支。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825.9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1.06億元,分別增長13.7%、12.7%。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98.2%,保持較高占比;從主要稅種看,改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47.5%、37.9%,國內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分別下降25.7%、15.8%。

全年完成財政預算支出413.64億元,增長9.8%,預算內用于民生支出294.98億元,占全區財政預算支出的71.3%,增長0.44%。在支出結構中,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公共安全、節能環保分別增長32.4%、25.5%、9.2%、7.4%、7.0%、2.4%。

(三)市場價格。

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1%。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現“六漲二降”的態勢。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6.9%、衣著類價格上漲0.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3.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3.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3.1%、居住類價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3.4%。


(四)人口就業。

截至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21.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2萬人。年末總戶數36.3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62萬戶。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10924人,人口出生率9.18‰,人口自然增長率4.45‰,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2.54。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094人,引導和幫助8651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登記失業率為2.42%。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5800余名,其中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176名,人才資源總量突破45萬人。新增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4.6萬人。

二、農業和農村

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55.00億元,增長0.2%;農業總產值84.28億元,增長0.2%。其中,種植業產值45.13億元,增長0.6%;林業產值9.01億元,增長4.3%;畜牧業產值3.90億元,下降31.4%;漁業產值19.76億元,增長3.0%;農業服務業產值6.48億元,增長8.8%。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省產糧大縣、首批綠色農業發展先行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1個、省級農家樂集聚村1個,全年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2.2億元,同比增長16.2%。美麗鄉村“一核五線”和首批8個“1510”示范村項目加快建設,新建“四好農村路”119.2公里。

三、工業和建筑業

(一)工業。

全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06.76億元,增長8.3%。全年工業用電量52.88億千瓦時,增長5.8%。規模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79.01億元,增長15.1%,占規模工業比重為74.8%,占比較上年提升6.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50.2%,較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97.53億元,增長17.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83.20億元,增長16.0%;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44.20億元,增長32.3%。全年規模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170.50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181.26億元,同比增長35.9%。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9.06%,較上年提升1.80個百分點。

(二)建筑業。

全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0.99億元,占GDP總量的1.7%。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建筑業企業679家。全年共核發施工許可證432項,辦理建設工程安全監督注冊手續432項、質量監督注冊手續432項、竣工驗收備案308項。

四、交通和旅游

(一)交通運輸。

全年營運客車客運量71.15萬人次,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3976萬噸,同比上漲41.8%。扎實推進運河二通道、湖杭鐵路、高鐵西站樞紐等省市重大工程,繞城西復線建成通車。配合做好軌道交通建設,地鐵5號線后通段、16號線開通運營。望梅高架二期、東湖高架二期、崇賢至東湖路連接線二期開工建設,滬杭高速抬升、東西向快速路、莫干山快速路、文一西路提升改造等項目有序推進,迎賓大道北延隧道、望梅路互通、南大街下穿鐵路工程建成通車。

(二)旅游經濟。

全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323.44萬人次,同比下降8.4%;實現旅游總收入284.19億元,同比增長0.3%。截至年末,全區共有A級景區14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7家;A級景區村莊119個,其中3A級景區村莊25個;星級飯店5家,其中四星級以上飯店4家,特色文化主題酒店2家;星級旅行社6家。徑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黃湖鎮青山村“未來鄉村實驗區”建設成效初顯。

五、金融

全區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35.77億元,增長8.3%。截至年末,全區本外幣存款余額4249.47億元,增長11.8%;本外幣貸款余額3165.55億元,增長20.4%。截至年末,全區不良貸款余額12.32億元,不良貸款率0.39%,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傍P凰行動”持續推進,新增上市企業7家,其中4家為“國高企”,截止年末,全區共有上市企業(含境外上市)32家,其中26家企業(或其子公司)為“國高企”。

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一)固定資產投資。

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6%。其中,項目投資增長21.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0%;交通投資增長41.3%;生態環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增長2.6%;工業投資增長16.1%;民間投資下降1.0%。國有投資(含房地產開發投資)533.99億元,增長22.7%;新開工項目(含房地產開發項目)552個,累計完成投資470.75億元,增長25.8%。

表1  固定資產投資

指    標

2020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7.6

其中:項目投資

21.7

房地產開發投資

-4.4

其中:交通投資

41.3 

生態環境、城市更新和水利

設施投資

2.6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18.0

民間投資

-1.0

工業投資

16.1

(二)房地產業。

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41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成交金額1091.1億元,同比增長18.3%,成交均價2608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1.1%。其中住宅成交31575套,同比增長6.6%,成交面積36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1%,成交均價2685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1.1%;非住宅成交49.4萬方,同比增長2.3%。

七、國內貿易

據初步統計,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2.54億元,增長8.5%。新零售引領增長,限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零售額為295.99億元,同比增長58.2%,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7個百分點。消費升級步伐加快,煙酒類、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68.8%、30.0%;先后共發放汽車購車補貼5000萬元,汽車類實現零售額153.50億元,同比增長13.9%。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5.6%,限上住宿業、餐飲業零售額分別下降28.6%、16.4%。

表2  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    標

2020年實績(億元)

2020年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22.54

8.5

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13.49

22.5

其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

295.99

58.2

其中:汽車類

153.5

13.9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62.55

-18.0

八、對外經濟

(一)外貿出口。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530.66億元,增長10.7%,其中進口額37.48億元,增長0.7%;出口額493.18億元,增長11.6%。從出口產品看,機電產品和高新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3%、7.3%;紡織品出口下降1.4%。從出口地區看,對美國、歐洲、中東地區、 “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分別增長14.5%、12.8%、13.4%、6.9%。

(二)招商引資。

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5.78億美元。聚焦引擎性項目招引,有效承接先進地區產業溢出,助力高通AI創新實驗室、阿里新制造無人化工廠、阿諾醫藥等項目落地。阿里巴巴浙江云數據中心、天下秀網紅城市等247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1000億元,簽約項目量質創歷史新高。

(三)境外投資。

全區共辦理境外投資備案(新設、變更)78個,新增中方境外投資額1.51億美元,規模位列全市前列。完成“一帶一路”投資項目9個,涉及境外投資額679萬美元;完成并購項目11個,涉及境外投資額4065萬美元。

九、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

全區幼兒園158所,比上年新增14所,共有2618個班;招生27278人,較上年增加6123人,在園幼兒72841人,較上年增加8011人,3-5周歲幼兒入園率99.8%;幼兒園專任教師5899人,較上年增加634人。全區小學59所。招生24288人,較上年增加1145人;在校學生123676人,較上年增加92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女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鞏固率達到100%,女童鞏固率達100%;小學專任教師6753人,較上年增加447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87%,較上年提高0.16%。全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40所,比上年新增3所;招生14921人,較上年增加947人;在校學生42254人,較上年增加1629人;初中階段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初中專任教師3507人,較上年增加245人。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及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7所,比上年新增2所。今年招生5732人,較上年增加558人;在校學生15803人,較上年增加1124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554人,較上年增加199人。全區職業高中5所。今年招生3842人,較上年增加81人;在校學生10805人,較上年增加272人;畢業生3488人,較上年增加2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766人,較上年增加11人。全年引進名優教師114名,省特級教師、奧賽金牌教練12名,高考一段率達46.6%,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達97.2%。順利實施“公民同招”。

(二)科技。

全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5家,數量蟬聯全省第一;累計達1773家,數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07家、“雛鷹計劃”企業199家,新增數分別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第二;新增孵化載體51個、物理空間251.05萬平方米,引進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624家;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省級眾創空間8家、省級優秀眾創空間6家,新增數均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24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61家、市級研發中心91家、區級研發中心243家?;訕饭刃莿撎斓厝雵〖壭莿撎斓貍浒该麊危〖壭莿撎斓貙崿F“零突破”。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良渚實驗室三家機構入選首批浙江省實驗室建設名單,占全省新建總數75%。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一)文化。

余杭區獲評“2019浙江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十佳縣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獲評“2019浙江文化和旅游十大新聞事件”,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獲評“2019浙江十佳研學旅游目的地”。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項目正式開工,非遺體驗基地授牌暨瓶窯老街非遺館群、圖書館智慧城市分館臨平圖書館正式開館,完成杭州書房建設3家,杭攤曲藝作品《淑英救弟》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最高獎—節目獎,全年獲得國家級獎項2項、省級獎項32項、市級獎項40項。

(二)衛生。

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32家,其中區屬醫院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全區各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7135張,其中區屬醫院3148張。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652人,其中執業醫師2683人,注冊護士3163人,同比分別增長4.95%、7.66%和4.77%。全年家庭醫生累計簽約服務49.58萬人。

(三)體育。

亞運場館已完成主體建設。全年建設省級足球場1個、多功能運動場5個、體育小康村升級工程9個、百姓健身房20個、健身體育公園1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3個;區級健身苑點65個以上,籃球場15個以上。舉辦全民健身日、杭州夢想小鎮半程馬拉松賽等活動。余杭籍運動員呂杰獲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第一名、胡佳芳獲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第四名。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一)人民生活。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681元和44117元,分別增長3.7%、6.7%,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由2019年的1.65:1縮小為1.60:1。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為42222元,下降6.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1753元,下降2.9%。


(二)社會保障。

截至年末,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6.2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3.1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9.87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凈增23.97 萬人、6.30萬人、11.57萬人。

(三)社會福利。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達294.98億元,占比達71.3%。十方面民生實事順利完成。新增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家、照料中心26家、老年人集中配(送)餐中心21家。實現低保、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7億元。第二殯儀館及喬司、倉前、臨平大中型骨灰存放室竣工投用。

十二、公共事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一)供電供水。

全年完成銷售水量2.07億噸,出廠水水質合格率100%,完成污水處理量1.36億噸。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21.81億千瓦時,增長8.6%,其中工業用電量52.88億千瓦時,增長5.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9.48億千瓦時,增長8.5%。

(二)生態環境。

攻堅“‘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動,整改問題17.8萬個,處置違法建筑358.6萬平方米。加快大運河文化帶(余杭段)建設,完成碼頭征遷7家,啟動景觀工程建設6個。深化“五水共治”,開工建設治水項目206個、完工106個,成功創建“污水零直排”鎮街9個、工業園區6個,建成省級“美麗河湖”3條,重點控制斷面水質達到V類及以上。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38個,生活垃圾進場量減少6.88%、回收利用量達1399噸/日,獲評全省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單位。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3天,優良率85.5%,同比上升14.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7μg/m3,同比下降17.8%。

(三)安全生產。

全區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8.8%、40.0%,未發生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實現了較大事故的“零發生”。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人口數為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人口數;

3.本文使用的增長速度,除“生產總值”、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關指標按可比價計算外,其余均按現價計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