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王牮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4年1月17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 王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杭州亞運會舉辦之年。對余杭而言,也是充滿挑戰、極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不負囑托、感恩奮進,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厚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舉辦“良渚論壇”并致賀信,李強總理、韓正副主席、張國清和劉國中副總理、諶貽琴國務委員等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余杭考察調研,對文明互鑒、科技創新、水利建設、“千萬工程”、靈活就業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一年,我們不忘初心、踔厲奮發,扛起了“上級有部署、余杭真落實”的責任擔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團結拼搏、銳意進取,深入貫徹“八八戰略”,認真開展主題教育,統籌落實三個“一號工程”“十項重大工程”和“兩場硬仗”,全力建設“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余杭發展邁上了新征程,譜寫了新篇章。這一年,我們不遺余力、精益求精,完成了兩大“國字號”的主場任務。圓滿實現“良渚論壇”籌辦、亞運火種采集兩戰全勝,余杭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五千年文化地標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讓良渚的文明曙光穿越時空、閃耀全球,持續擦亮了“五千年中國看良渚”金名片。這一年,我們不甘人后、高原建峰,交出了打贏經濟“翻身仗”的高分報表。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36.43億元、增長8.5%,總量重回全省第一;完成財政總收入801.57億元、增長19.37%,總量保持全市第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6.68億元、增長18.06%,總量重回全省第一,為杭州沖刺“2萬億”作出了最大貢獻。這一年,我們不辱使命、奮勇爭先,獲評了多項重量級的榮譽獎項。勇奪全國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等6項全國性榮譽,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數量等10項全省第一(唯一),取得省級未來鄉村創建數量等10項全市第一(唯一),入選全省首批現代化美麗城區等8項首批、首個、首次試點,余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一)聚焦增動能、促轉化,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創新能級顯著躍升。實施“創新策源工程”,之江實驗室入選首批國家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良渚實驗室打造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湖畔實驗室順利竣工,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成功結頂,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有序實施。省海洋科學院成功落戶,浙江算力中心啟動籌建,北航國際創新學院建成啟用,未來科技城獲批省級高新區。新增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項目25項,獲省科學技術獎30項,實現“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三大獎項大滿貫,連續三年捧回“科技創新鼎”。
創新主體擴面提質。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37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5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734家,數量均列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業5家,數量全市第一。新增選“兩院”院士2名,引進、合作院士20名,新入選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23名、國家特支計劃人才3名、省“鯤鵬行動”計劃人才3名,人才總量超40萬,人才工作持續領跑全省。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74家、孵化空間179萬平方米。浙江人才大廈加快建設,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二期順利建成,余杭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精彩開園。
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發布“玉鳥計劃”,建立科研重器“一對一”服務保障機制,持續優化科創環境。全球人工智能技術、首屆省科技創新合作等大會成功舉辦,未來數商大會永久落戶。浙江創新館啟動運營,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成投用。成立首期規模5億元的之科成果轉化基金,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213.8億元,新增PCT國際專利申請470件、發明專利授權3924件。落地全國首個知識產權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發行全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ABS和ABN產品。
(二)聚焦強產業、擴投資,經濟發展二次攀峰
數實融合質效齊升。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998.5億元、增長11.9%,總量全省第一。落地全省唯一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和未來工廠推廣應用中心,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3個、省級未來工廠試點和工業領軍企業11家。全覆蓋編制31個工業區塊有機更新方案,啟動項目92個、1551畝,倉前高橋云港園區竣工啟用,工業用地出讓面積首超1000畝。實施“未來產業工程”,發布全國首個區級“空地一體經濟”產業政策,獲評全省高端軟件產業集群核心區、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協同區。
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大力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簽約重大項目326個、總投資超1860億元,其中引進儲能產業化等百億項目2個、50億元以上項目13個、10億元以上項目63個,實際利用外資8.9億美元,獲評全省十佳招大引強區。推進省“千項萬億”等重點工程279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首超1000億元。攜手阿里“1+6+N”業務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全球總部順利完工、菜鳥全球總部建成開園,55家阿里系的市外業務回歸或新注冊企業落戶余杭。
產業生態厚植優渥。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出臺“強信心、拼經濟”36條等政策,兌現惠企資金114億元,入選全省首批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示范縣建設名單。新增市場主體6萬家,總量27.5萬家,數量均列全市第一。爭取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243畝,發行地方政府債36億元,政府產業基金帶動社會投資82億元。實現社零總額826.33億元、網零總額2541.87億元,落地國內首個全球跨境電商DTC品牌創新中心,獲評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領跑縣”、省數字貿易示范區。
(三)聚焦抓保障、共協同,亞運盛會全戰全勝
火種采集圓滿成功。高規格組建“一辦兩側八組”指揮體系,一流標準落實禮賓接待、電力通信、醫療服務等各項保障工作。6月15日,杭州亞運會火種采集儀式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成功舉行,圓滿打贏“亞運第一仗”,獲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2.5萬余次。同步推出“溯·文明圣地之旅”等亞運城市體驗線路4條、體驗點24個,小古城村等接待亞(殘)運大家庭成員、國內外嘉賓5340人次,獲得亞組委高度肯定。
賽事活動保障有力。扎實推進迎亞運“三大提升行動”,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域500余幢樓宇點亮城市夜空,104國道良渚遺址公園段成為全省亞運氛圍營造樣板路段。突出“數字+專倉”保障,切實守住40%的亞運食材食品安全。良渚文化、徑山點茶、智能仿生手等余杭元素全方位融入亞(殘)運會開幕式、吉祥物、火炬、獎牌等展示場景。創新優化“屬地+高校”聯合辦賽模式,組織發動志愿者20萬人次,服務18個國家(地區)的33支運動隊,接待觀眾15萬人次,圓滿完成70場賽事保障任務。
亞運效應持續放大。常態化演出火種采集儀式情景舞蹈《良渚之光》,開發衍生文創產品5個系列33款。綜合利用亞運場館資源,1520處體育場館向社會低免開放。開展“亞運項目進校園”系列活動400余次,覆蓋75所中小學、15萬余名青少年。打造“10分鐘健身圈”,新建省級基層體育健身場地設施7處、嵌入式體育場地103處、“環浙步道”32公里,舉辦區全民運動會、余杭“夢馬”等賽事1300余場,吸引超230萬人次參與。
(四)聚焦重傳承、塑品牌,文化地標彰顯魅力
文化名片煥發光彩。實施“文化地標工程”,成功舉辦首屆“良渚論壇”,來自91個國家(地區)的300余名嘉賓參會參展,簽署首個關于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中外聯合聲明,網絡總傳播量超10億次。高標準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完成專項規劃編制和首期“十大項目”謀劃。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遺址考古取得新突破,余杭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啟動大運河文化國家公園(仁和段)規劃編制,推進文化藝術島一期建設。組建徑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投用徑山禪茶文化交流中心,徑山茶全產業鏈產值超50億元,打響“天下禪茶出徑山”品牌。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招引重點文化項目62個,推進良渚文化中心等項目建設,新增規上文化企業33家,文化產業增加值蟬聯全市第一,入選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玉鳥集文創街區、跳頭文藝集鎮等成為文藝新地標,良渚數字文化社區入選全省唯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新增省4A及以上景區城、景區鎮3個,獲省鄉村旅游“五創”行動試點區。組織文旅活動超3000場次,接待游客突破9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40億元。
文明建設縱深推進。中國國家話劇院數字劇場、浙江書法院成功落戶,建成省市級鄉村博物館13家。舉辦“美麗洲”系列文體惠民活動1000余場,惠及群眾超百萬,獲評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區。入選國家、省市文化藝術基金扶持項目25項,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獎項2項、省市級獎項40余項。區級數字非遺體驗館建成運營,獲評省市級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工坊7個。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場次,獲評浙江好人5名、“最美杭州人”等17名。
(五)聚焦優設計、細管理,城市形態融合蝶變
城市規劃更具高度。深化“兩廊一軸、一核三片”等空間概念規劃,加快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總規修編,推進大城北國土空間規劃和12個鄉鎮級總規編制,全域啟動22個單元詳規編制,其中城西科創大走廊范圍6個單元詳規率先獲批。開展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區城市設計,全面擘畫2.5公里的世界級城市中軸線。完成余杭街道、瓶窯鎮千年古城復興綜合規劃。統籌謀劃區級公共場館、特色商圈、高端酒店規劃布局,協同推進云城區域一體規劃建設招商,重塑城市品質生活新空間。
城市建設更有速度。杭州中環余杭段、國際體育中心等開工建設,文一西路西延、良睦路二期等加快推進,運溪高架互通全線投用,杭州未來第一高樓群“金手指”等綜合體拔地而起,城北萬象城建成啟用。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6萬平方米,新改建城市公園8個、綠地108萬平方米、綠道68.4公里,完成燃氣“鎮鎮通”。獲評省級城鄉風貌樣板區3個、未來社區14個,瓶窯鎮連續5年榮獲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優秀單位。盤活存量“三塊地”2.34萬畝,土地出讓成交額連續兩年超400億元。
城市運營更顯精度。城市化管理區域擴面至169平方公里,“數字城管”實現全域覆蓋。在未來科技城、良渚新城“一主一輔”城市核心功能區,全面實行全市最高城市管養標準。建成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村23個,完成小區二次供水改造40個、污水零直排提升12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575個,拆除違建75萬平方米。實施“西站樞紐工程”,開通直達北京列車,全年新增班次46列、接送旅客878萬人次,分別增長164%、1540%。
(六)聚焦樹標桿、創示范,生態底色靚麗煥新
環境風貌進一步改善。用最嚴標準整改“七張問題清單”、上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等78項,3天打贏西溪濕地違建拆除攻堅戰。區控以上斷面水質I-III類比例達100%,空氣優良率上升4個百分點,獲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先進集體。實施“碧水安瀾工程”,加快推進西險大塘達標加固、城西南排(南北線)工程,開工建設城西南排(西線)工程,黃湖溪、百丈溪入選省級美麗河湖。余杭獲評省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首奪五水共治“大禹鼎”銀鼎,榮獲省“無廢城市”清源杯。
綠色模式進一步構建。發展竹林碳匯產業,全區流轉毛竹林8萬余畝,實現碳增匯2500噸,入選省林業增匯試點縣。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新增國土綠化1000畝,森林覆蓋率達40.32%。新認定省低(零)碳鎮街和村社試點5個、省市綠色低碳工廠16家,錢江經濟開發區獲評全市唯一省級綠色低碳園區,百丈鎮入選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名單。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5.87萬千瓦、新能源充電樁532個。
鄉村振興進一步提級。全域推進未來鄉村建設,徑山村、小古城村入選全國“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考察點,獲評全省和美鄉村工作優勝縣。完成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改1706畝、高標準農田新改建11207畝、全域土地綜合整治17405畝,糧食生產十連增,農業增加值突破41.65億元。開辦全國首個未來農民學堂,打造國家級“科技小院”3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55223元,全面消除15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相對薄弱村,蟬聯全省鄉村振興考核優秀等次,首奪鄉村振興“神農鼎”銅鼎。
(七)聚焦補短板、繪共富,民生福祉優質共享
公共服務優化供給。實施“美好教育工程”,學校項目開工16個、建成26個,新增學位1.58萬個,與杭州外國語學校、錦繡育才集團、理想教育研究院等開展合作辦學,獲評全省現代化學校10所、省一級幼兒園7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教育部評估,瓶窯中學入選全市唯一的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實施“舒心就醫工程”,與浙大婦院、浙大兒院等開展合作辦醫,浙大一院總部二期開工建設,浙大一院在“國考”中斬獲全國第二的歷史最好成績,余杭連續5年獲評健康浙江考核優秀等次。實施“交通暢達工程”,完成國省縣道大中修48公里、“四好農村路”提升改造63公里,新增公交線路20條。
社會保障穩步提升。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建成全省首個線下靈活就業服務中心,新增城鎮就業3.62萬人,發放就業失業專項資金、創業擔保貸款等5.3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12%、99.84%,貧困人員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100%。優化公積金信用產品,全省首創“余公科創貸”“余公農房貸”,完成授信超3.5億元。堅持困難家庭和兒童應保盡保,發放救助補助資金1.69億元、惠及27.51萬人次。
惠民實事暖心有感。落實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制定發布公共服務標準20余項,全省首創“七優享”一張圖應用。用心用情辦好省市區三級民生實事129項,超額完成88項。實施“五星幸福體工程”,開工公租房14萬平方米,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18萬套,新增社區嵌入式百歲幸福家12家、社區嬰幼兒成長驛站28家、托位3058個。扎實開展“理舊賬、破難題、開新局”專項行動,辦結銷號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19個。辦理區人大代表建議235件、政協委員提案241件,滿意率均達100%。
(八)聚焦防風險、守底線,社會治理夯基固本
改革深化多點突破。全市率先啟用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臺”,上線政策615項,服務企業、人才10.8萬次,入選全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最佳實踐案例。迭代升級“支點計劃”,人才“雙向雙創”新模式改革獲評省級共富試點優秀等級,余杭蟬聯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區考核優秀。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區屬國企資產總額達3388億元、增長13.7%,3家國企獲得3A信用評級。組建區傳媒集團,廣播電視錄用稿件量居全省首位。完成“五經普”國家級綜合試點,商事制度改革等4項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數量全市第一。
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實施“社會智治工程”,上線“余智護杭”基層智治綜合應用,流轉處置事件25.2萬件、閉環率96.8%。深化三級社會治理中心建設,持續推進矛盾糾紛調處“136”工作體系,獲評全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區。加強訪源治理,處置重大疑難信訪事項346件,動態清零國家、省、市信訪積案314件,全區信訪總量下降29%,入選全國信訪工作法治化試點。在全省率先落地“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法治化管理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最佳實踐”,成功舉辦全國網絡法治工作會議和“全國網絡普法行”啟動儀式。
平安建設卓有成效。開展大排查大整治,閉環整治隱患34.8萬處,全區安全生產事故數、亡人數實現“零”增長。承辦全省國際減災日活動,完成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11個、危舊住房改造155處、山塘水庫加固7座,成功抵御“杜蘇芮”臺風等自然災害。嚴厲打擊新型涉網犯罪,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下降13.36%。實施“天網工程”三年行動,新建視頻監控設備8749臺,全區治安、交通、糾紛三類警情分別下降10.59%、5.81%、21.87%。
與此同時,我們積極支持工青婦、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履行職能,統計、保密、檔案、郵政、氣象、外事、老齡、老干部、公積金、地方志、國防動員、退役軍人、雙擁共建、民族宗教、港澳臺僑事務等各項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過去一年,全區上下面對困難一起闖、迎著風浪一起沖、頂著壓力一起干,取得的成績極為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解放軍、武警駐余杭部隊和駐余杭各直屬單位,向關心支持余杭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百尺竿頭需更進一步,走在前列要永立潮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成長中的煩惱和前進中的挑戰:在科技創新高能級策源方面,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還不夠多、頂尖人才招引力度還不夠強;在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先進制造業規模體量還不夠大、新質生產力謀篇布局還不夠快;在中心城區高品質建設方面,公共配套設施還不夠全、城市綜合管養還不夠細;在民生服務高標準供給方面,醫療教育資源還不夠優、養老托育服務還不夠好;在生態環境高效能治理方面,污染防治水平還不夠高、綠色低碳轉型還不夠深;在平安余杭高水平塑造方面,隱患排查整改還不夠實、常態監管執法還不夠嚴。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24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建設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再出發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區委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縱深推進省委三個“一號工程”,緊扣市委“深化改革、強基固本”主題主線,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穩增長提質效、打基礎利長遠、除風險保平安,加快推進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質量發展,奮力扛起“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大區擔當。
建議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6%,R&D經費支出相當于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55%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村增幅高于城鎮。完成省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開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躍進。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將切實扛起大區要為省市大局勇挑大梁的使命擔當,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夯實穩的基礎、激發進的動能、提升立的實效,著力推進突破性創新、攻堅性改革、提升性開放,保持現有優勢、挖掘潛在優勢、放大特色優勢、形成新的優勢。著力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堅持人才引領,全區域激發創新發展新動能
壯大創新主體。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保障阿里全球總部、釘釘總部等建成投用,創建省級企業研發機構50家以上。深耕“海創未來”人才工作品牌,招引頂尖人才20名、領軍人才200名、青年人才2000名,推動人才總量突破45萬。拓展創新空間,新增孵化空間170萬平方米,創建市級以上孵化載體20個。
建強科研重器。投用湖畔實驗室,試運行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推動臨港國家實驗室、廣州國家實驗室浙江基地掛牌運營,加快推進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浙江算力中心等重點項目。引進高能級開放創新平臺,全力爭取全市第三個乃至更多大科學裝置落戶,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支持北航國際創新學院、杭州師范大學等高質量辦學,培育環龍頭企業、環重大科創平臺等創新矩陣。支持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概念驗證中心等平臺建設,全年承接成果轉化項目30個以上。
厚植科創生態。優化調整“產業黃金68條”“人才黃金20條”等政策,辦好未來數商大會、“TR35”等創新賽會,招引法律、會計、審計、咨詢等第三方優質中介服務機構,支持天使、創投等各類基金開展股權投資,持續打響“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服務品牌。加強專利保護利用,新增PCT國際專利申請550件、發明專利授權5200件以上。開工建設之江實驗室科研成果集中產業化落地園區,創造條件為企業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助力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推廣運用,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超220億元。
(二)堅持項目為王,全鏈條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招大引強再提速。靶向招引世界500強、鏈主鏈核、行業領軍等企業,全年簽約重大產業項目200個以上,其中百億項目1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以上。迭代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爭取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發揮產業基金撬動作用,推進字節跳動、高德數科等重點項目,確保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再超1000億元。推進工業用地有機更新1500畝,改擴建產業空間150萬平方米,出讓工業用地再超1000畝。
產業結構再優化。推動數字經濟再攀高峰,提升平臺經濟競爭力,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推進新型工業化,集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和數字服務商5家,新增市級及以上未來工廠體系培育企業30家、“品字標浙江制造”等品牌企業10家以上,實現制造業投資增長20%。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人工智能、智能計算兩大千億產業集群,落地國家級專精特新產業園。培育企業梯隊,支持“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場經營主體6萬家以上,企業總量突破12萬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家、規上服務業企業100家、上市企業5家。
平臺能級再躍升。未來科技城要搶抓市委市政府支持建設城市重要新中心的重大機遇,全面融入城西科創大走廊發展格局,招引5億元以上項目30個,推進未來谷、未來數港等供樓項目建設,開辟南湖板塊新戰場,打造高能級創新策源地,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良渚新城要放大數字文化、數字健康產業新優勢,招引5億元以上項目25個,建成玉湖公園、杭北科創園等項目,實現數字文化產業營收增長20%以上,打造高品質城北CBD,全力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錢江經濟開發區要聚焦智能制造新賽道,招引5億元以上項目25個,啟動儲能產業化、星耀無人機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地,全力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三)堅持以文興城,全方位引領文化文明新風尚
擦亮文化標識。圍繞高水平辦好第二屆“良渚論壇”,加快構建籌辦體制機制,逐步形成“經貿論壇有博鰲、文化論壇看良渚”的廣泛共識。全力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加快實施良渚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良渚港綜合保護等首期“十大項目”,全面打響“五千年中國看良渚”品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仁和段)規劃建設,開工文化藝術島二三期項目,深化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理順徑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體制機制,推進徑山茶文化公園等項目,辦好中國茶圣節等活動,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深入推進千年古城復興行動,啟動余杭直街綜合保護、瓶窯古城會客廳等項目,高標準打造千年古城復興樣板。
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推進省區“文共體”建設,加快區政府南側綜合體、鸕鳥文旅綜合體等酒店項目開工,加速綠汀路萬象城、云城天街等商業項目建設,實現區美術館開館運營。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組建省級網絡微短劇余杭審查分中心,新增規上文化企業25家,實現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6.5%以上。挖掘旅游新爆款,舉辦文旅促消費、專場推介會等活動,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區。
繁榮文體事業。推動亞運場館賽后綜合利用,爭取世界橄欖球聯合會中國推廣中心落戶,引進世界沙灘羽毛球賽分站賽、全國大運河龍舟邀請賽等活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舉辦余杭“夢馬”等體育賽事900場以上。組織文化惠民活動100場,新改建教育基地、余閱空間、文化驛站等便民文化場所,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持續開展文明單元創建,舉辦文明實踐活動2.2萬場次以上,全區“有禮指數”力達95分。
(四)堅持建管并重,全維度呈現城市中心新格局
高站位抓好城市規劃。精雕細琢“兩廊一軸”發展空間格局,高質量完成“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國土空間分區規劃、12個鄉鎮級總規、16個單元詳規編制。優化重點建設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加快南湖科學中心、濕地湖鏈和余杭塘河沿線等片區規劃研究。開展軌道交通線網、藍綠空間管控等專項規劃編制,一體實施39平方公里云城核心區“站產城人文”融合規劃建設。強化用地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500畝,盤活批而未供、閑置土地、低效用地7000畝以上。落實建設用地考古前置制度,完成2500畝土地出讓考古勘探。
高品質抓實城市建設。聚焦未來科技城、大城北兩大發展區塊5個重點片區的城市建設“主戰場”,快建快成、成片成勢,全力打造城市新地標。實質性啟動新中心核心區(中軸線)建設,開工杭州音樂廳、區大劇院、區文化館等重大項目,推進國際體育中心、市民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朱廟、金星等城市核心區塊“聯片開發”,啟動33.3萬平方米先導區塊更新改造。加速高鐵西站綜合體、文一西路西延二期、康良快速路等項目建設,保障地鐵5號線西延、10號線二三期、12號線一期等項目實施。完成土地收儲面積2800畝以上,實現出讓成交額再超400億元。新改建城市公園7個,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綠道95公里、充電樁500個,打造省級城鄉風貌樣板區4個、未來社區14個。 (下轉第4版) (上接第3版)
高標準抓細城市管理。下足“繡花功夫”,深化交通樞紐、核心街區、地鐵站口等環境整治,打造高品質示范街區5個以上,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優化交通智治,建成5個城市道路智慧路口,推動城市干道高峰期延誤指數控制在1.3以內、均速不低于35公里/小時。攻堅城市頑疾,拆除違建40萬平方米,提升無障礙點位600個,實現渣土年消納能力1600萬噸以上,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100%,確保進場處置垃圾量“零”增長。
(五)堅持系統提升,全領域樹立生態建設新標桿
夯實環境基底。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迎檢工作,強化“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即查即改,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基地。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保衛戰,持續推進“兩車”淘汰工作,空氣優良率穩定在85%以上。加快城西南排、仁和凈水廠等建設,落實入河排污口全覆蓋溯源整治,實現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工業固體廢物安全處理率100%。嚴格落實林長、田長、湖長、河長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加速低碳轉型。有序實施碳達峰行動,打好迎峰度冬度夏攻堅戰。全面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新增市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0家。深化減污降碳企業指數應用,創建省級低(零)碳試點單位7家,推動重點工業園區爭創國家級減污降碳試點,在全市率先打造“雙碳”領域先行示范標志性成果。推進林業碳匯工作,創新試點碳匯交易,精準提升森林質量4000畝以上。加大光伏等清潔能源供給,全面落實能源保供穩價。
打造和美余鄉。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實施“五個百村”行動,推進未來鄉村10條示范帶和17個示范村建設,織密和美鄉村靚麗風景線。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00畝,深化打造瓶窯果蔬、仁和漁業、徑山茶3條全產業鏈,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3%,全力創建國家首批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竹產業,新增毛竹林經營權規模流轉4萬畝。做優做強茶產業,確保年銷售額超9億元,徑山茶全產業鏈產值超55億元,徑山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突破35億元。
(六)堅持人民至上,全要素繪就幸福生活新畫卷
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推進“擴中”“提低”行動,深化人才“雙向雙創”省級試點和“鄉創共同體”等6個市級試點,打造共富工坊100個以上。規范運營強村公司,深化“1+5”山城協作、“5+5”聯合體協作、農村職業經理人等機制,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增長8%以上,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5.8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推進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山海協作和結對幫扶,攜手譜寫新時代“山海情”。
推動城鄉一體普惠共享。深化名校集團化辦學,打造省級現代化學校等示范標桿學校20所,新增省市級名優教師80人以上,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推進健康余杭建設,深化省市優質醫療資源與區屬醫院合作辦醫,加快浙大婦院余杭院區、區公共衛生中心、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建設,引培高層次人才60人,每千人床位數達到5.1張以上,形成“1+3+4+12+X”的醫療服務體系。保障群眾暢行安居,提升改造“四好農村路”60公里,開工保障性住房13萬平方米,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推動民生保障補短促優。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動實現“政府無欠款、企業無欠薪”。落實個人養老金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穩定在99.12%、99.84%以上。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困難家庭醫療費用負擔封頂制度,發揮臨時救助救急解難功能,確保探訪關愛率和“幸福清單”送達率100%。推進城市服務綜合體、區老年活動中心和嬰幼兒指導中心、區養老院等項目建設,打造居家養老示范機構10個以上。
(七)堅持破難攻堅,全體系塑造改革賦能新優勢
推陳出新重點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市場化轉型,增強國企核心競爭力。穩步推進市區水務、公交一體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實現協同高效運行。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爭創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縣。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深化“一支隊伍管市場”和“一支隊伍管西站”功能區塊的余杭實踐。穩妥推進全區機構改革,實現職能配備更優化、運行管理更高效。
迭代升級營商環境。落實國家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1條”和省“32條”,以“包容審慎監管+柔性執法”等務實舉措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確保營商環境考核保持全省前列。強化“一中心一平臺”運行,發揮“親”系列專辦作用,推動企業經營降本減負,確保產業基金投向民營項目比重達75%以上。全力營造安商穩商“暖環境”,鼓勵民間資本擴大產業投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讓民營企業“想投、敢投、放心投”。
高效集成政務服務。優化重塑政務服務,建立“收-交-辦-督-評”全流程閉環機制,讓服務走“新”更走“心”。持續完善增值服務改革體系,高效整合行政審批事項,發揮三級政務服務陣地作用,下延社保等服務事項168項,實現“一網通辦”率98%以上,打造政務服務綜合體省級樣板。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落地一批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場景。實施“就業創業一張圖”,探索“一掌通、一站全、一鏈暢”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新模式。
(八)堅持共建共享,全周期打造平安善治新典范
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優化“余智護杭”系統平臺,整合貫通“民呼我為”等應用60個以上,全區人房企事物數據入戶率提升至95%以上,打造全省基層智治領域標桿。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專項行動,實現越級訪總量下降10%以上,確保蟬聯“全省無信訪積案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新高地的實踐樣本。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推進全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標準化試點創建,全力爭創首批“全國守法普法示范區”。
提升防化風險能力。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推動規上企業標準化創建全覆蓋,實現安全生產事故數、亡人數“零”增長。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增強應急救援和全災種保障能力,建設“平急兩用”設施項目5個、規范化避災安置場所10處以上。落實除險安居行動,整治地質災害(隱患)點6處,住房解危155處。推進區社會風險研控中心實體化運轉,管控金融、房產、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風險,狠抓新業態衍生問題防治。
嚴守公共安全底線。落實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重大活動維穩安保,確保社會面平穩平靜,沖刺全省“二星平安金鼎”。深化“天網工程”三年行動,力爭“兩所兩中心”項目開工,加快警務室、微型消防站等設施建設,布設視頻監控設備6000個、非機動車物聯網感知設備100路以上。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奪取全國“長安杯”。加強養老院、中小學等重點場所防護,降低流感、肺炎等重點傳染病流行水平。抓牢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
各位代表,民生實事工作是政府對老百姓的莊嚴承諾。我們將圍繞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重要新中心,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情于民,提供豐富可感的公共服務,讓生活更有保障、讓民生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在廣泛征集、仔細遴選、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13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現提交大會審議。
1.教育均衡項目。開工仁和第二中學等學校項目8個,新增班級數96個,新增學位數4000個;建成五常街道第三小學等學校項目17個,新增班級數396個,新增學位數16750個。
2.“一老一小”項目。開展免費養老護理培訓1000人次以上;新增托幼一體化托位300個以上;新建社區示范型嬰幼兒成長驛站5家;建成“家門口青少年宮”5個以上,開設班級500個以上,服務人群2萬人次以上;新改建婦女兒童服務驛站15家。
3.居住改善項目。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項目10個、20萬平方米,其中竣工8個、14萬平方米;完成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70臺;完成30個住宅小區1.9萬戶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4.住房保障項目。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100套(間);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600套;開工建設安置房25萬平方米,竣工18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3100戶。
5.助殘幫困項目。實施“科技助殘”賦能殘疾人精準康復2000人次以上;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500人次以上;康復救助孤獨癥兒童70人以上。
6.公共安全項目。改造道路隱患點200處以上;提升區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30個;安裝“智慧消防”監測系統33個小區、579幢住宅;新增噪聲自動監測站點4個;開展食品安全抽檢5500批次以上;免費開展“你送我檢”食品檢測活動12場以上。
7.健康惠民項目。為1.2萬名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開展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5000人,慢阻肺篩查5000人;按照“愿檢盡檢”原則,為育齡夫婦開展孕前染色體檢測;開通“5G+健康共富直通車”,惠及人群3000人次;組織應急救護培訓360場,受訓人數不少于8萬人,其中救護員不少于1.2萬人。
8.道路暢通項目。打造“幸福上學路”12條,實現鎮街全覆蓋;實施聯網路工程,開工6條、完工9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700個以上;新增地鐵口非機動車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新增、優化公交線路10條以上。
9.穩崗就業項目。開展“和諧同心”普法宣講,覆蓋企業1萬家以上;新增城鎮就業3萬人以上,實現就業困難、失業人員再就業5100人以上;新增大學生初創企業550家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500萬元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100人以上。
10.文體科普項目。新建“環浙步道”50公里;建設嵌入式體育場地1萬平方米以上;新增體育健身設施12處;打造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項目12個;開展文旅惠民活動100場以上、科普惠民活動300場以上;開展科普電影下鄉活動300場以上。
11.便民利民項目。新增“全齡友好、普惠優享”社區食堂12家,實現鎮街全覆蓋;打造全域全天候身份證自助辦證圈。
12.鄉村富美項目。完成農村水系治理9公里、親水節點建設3處;提升改造“四好農村路”60公里;實施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覆蓋100個村組。
13.農林水利項目。建設林道20公里;更新改造灌溉設施20座;整治病險山塘4座;開展堤防安全鑒定5座。
對于票決確定的2024年區政府10件民生實事項目,我們將重實干、出實招、求實效,全面抓好落實。對于未通過票決的項目,我們也將一并納入政府年度工作抓好組織實施,確保把群眾“期盼的事”變成政府“要干的事”、把政府“要干的事”變成群眾“滿意的事”,切實讓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凝心聚力擔使命,奮楫揚帆新征程。我們將堅持實字為先、干字當頭,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做善為抓落實,以更加昂揚的狀態、奔跑的姿態、拼搶的常態,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始終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閉環機制,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執行上級和區委重大決策部署,真正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省市有要求、余杭見行動”。
(二)始終做到依法行政提效能。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全面實行權力、責任、負面“三張清單”,認真執行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切實做到依法、科學、民主決策。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建議、政協提案。主動接受監察、司法、群眾、輿論等監督,加強審計和統計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始終做到凝心聚力重協作。強化“九牛爬坡、個個出力”導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讓各級干部輕裝上陣、干事創業,鼓勵企業和基層大膽試、大膽闖,匯聚政企同向、干群同心的強大合力。優化專班攻堅、任務清單、例會推進、責任閉環等工作機制,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營造“擰成一股繩、凝聚一條心”的濃厚氛圍。
(四)始終做到履職為民強擔當。牢固樹立“以百姓心為心、以群眾憂為憂”的為民意識,深入踐行“四下基層”,深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實打實辦實事、硬碰硬破難題。強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對標“全省第一區、全科優等生”,狠抓創造性貫徹落實,干就干最好、做就做極致、走就走前列。
(五)始終做到勤廉并重守底線。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持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用政府“廉潔指數”“勤政指數”換取人民群眾“滿意指數”“幸福指數”。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嚴控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時代波瀾壯闊,風景這邊獨好。我們將勇當奮進者、競當奉獻者,一路耕耘永不懈怠、一路向前永不止步,在繼往開來中再闖新路,在苦干實干中再創新業,在攻堅克難中再開新局,一起書寫更加精彩、更加幸福、更加自豪的余杭篇章,努力交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異答卷!
各位代表,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必奮斗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市黨委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加快推進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質量發展,奮力扛起“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大區擔當,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
名 詞 解 釋
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2019年由中國科學家倡議、13個國際組織與機構共同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致力于搭建全球地球科學家與數據科學家合作交流的國際平臺。
“尖兵”“領雁”研發攻關項目:“尖兵”項目即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藥創制、前沿新材料等領域,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前瞻性基礎研究項目。“領雁”項目即在專用芯片、新一代網絡通信、先進制造、新材料、精準醫療等領域,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引領性項目。
“玉鳥計劃”:即構筑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行動計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到2025年構建“以人才為核心、科研側創新供給為方向、企業側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及平臺支撐、中介服務、園區落地、金融賦能四位一體”的余杭區特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
“兩個健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首期“十大項目”:分別指良渚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建設工程、良渚博物院二期工程、良渚港綜合保護工程、良渚藝創綜合體工程、良渚水鄉綜合保護工程、良渚文明循跡之旅工程、良渚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工程、瓶窯千年古鎮復興一期工程、徑山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和鸕鳥文旅綜合體建設工程。
“兩廊一軸、一核三片”:“兩廊”即城西科創大走廊和良渚文化大走廊;“一軸”即古今千年發展軸;“一核”即中央活力區;“三片”即城西片區、東部片區和西部片區。
“余公科創貸”“余公農房貸”:是以住房公積金繳存信用為準入維度,聯合商業銀行,分別面向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農村家庭居住消費推出的普惠金融貸款產品。
“一中心一平臺”:指根據全省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求,圍繞企業訴求一站式受理和服務,建立線下余杭區企業(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和線上企業(人才)綜合服務“余省心”平臺。
矛盾糾紛調處“136”工作體系:即10%、30%、60%的矛盾糾紛分別由區級、鎮街、村社調處,實現自下而上、逐級過濾、梯次化解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TR35”: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者,涉及范圍包括生物醫療、智能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技術領域,旨在發掘更多極具發展潛質的青年科技人才并為其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國際發展平臺。
“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
“五個百村”行動:即實施和美余鄉數智農業“百村共興”、美麗鄉村“百村共美”、強村富民“百村共富”、文明和諧“百村共善”、城鄉融合“百村共享”五大行動。
“1+3+4+12+X”醫療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浙大一院總部和3家區級醫院輻射作用,加快推進區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區精神衛生指導中心、區公共衛生中心配置到位,持續提升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體水平,有效利用各類社會辦醫療資源。
城市服務綜合體:項目用地東至創明路,南至永興路,西至創景路,北至文一西路,集成區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
“兩所兩中心”:根據公安部、省公安廳《公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要求,統一建設看守所(含武警中隊)、拘留所、集中辦案中心、民警訓練中心。
“四下基層”: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