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玨睿 林雪凡)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眼下,我區14.78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廣大糧農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第一年試點引進種植的品種“揚麥33”表現亮眼,預計畝產將比其他品種高5%~10%。

在瓶窯鎮崇化村黃鄱塘附近,田壟間小麥迎風擺動,金黃的麥浪在陽光下搖曳,農機手熟練地駕駛著收割機越過滾滾麥浪,切割、脫粒、入倉一氣呵成。

“今年一共種了592畝小麥,我們采用全程機械化收割,兩臺收割機并駕齊驅,一天能收140畝左右,收割完大概需要四天時間。”種糧大戶羅天子告訴記者,他的田里種了6種小麥,其中表現最好的是“揚麥33”,“今年試種了50畝,明年打算大面積擴種。”

“從目前情況來看,‘揚麥33’抗赤霉病抗性比較好,產量較高,后續我們會繼續做好示范推廣工作。”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方文英表示。

“揚麥33”株型緊湊、穗大粒多,是一種高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高產小麥品種,它解決了抗赤霉病與高產相結合的世界性難題。該品種是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通過十多年不懈努力,采取分子育種技術育成的,于2021年通過國家小麥品種審定,通過試驗種植,其病穗率明顯低于普通中抗品種,同時產量表現出色。

今年,“揚麥33”在我區種植面積約有2000畝,大田播種實收畝產預計超過千斤。


分享: